嗯,后世人這話說得是真的。
他當時還被伯圭派去駐守高唐了來著。
曹操恍惚“等會,什么叫做老相好”
他和袁紹確實認識的時間不短。盡管這份情誼,在他朝著自己擲來那塊玉印的時候,便已經將多年的矛盾激化,從而淡薄了幾分。
但是當故人已逝,曾經的利益沖突和恩恩怨怨已成為故紙堆中的舊事,骨子中帶著文人的多愁善感,曹操倒愿意承認與懷念曾經的感情。
可是后世人這調侃的語氣像什么話啊,好奇怪,真的讓人渾身發毛的奇怪。
之后是初平四年,袁術還不死心,繼續入侵兗州。曹操和他作戰,在他敗退的時候也鍥而不舍地繼續追擊。
然后陶謙趁著他主力在外后方空虛的時候,和前面那個下邳闕宣合兵攻兗州,奪取了泰山華、費,掠任城對不起,曹老板,你那個時候原來不是單純擰巴,還是因為人燒得是你家房子啊
懺悔jg
曹操
沒事,他也忘了。
打了太多仗了,一時之間挑出來一場問他始末,他還真有點恍惚又不像赤壁或者官渡那樣深入人心再加上后世人那感染情緒的問法,稀里糊涂他也被繞進去了。
所以曹操發現之后就掉頭打陶謙,征徐州。
這里要說一句,不是在洗白曹老板,他確實干過屠城的事情很值得被詬病。但是第一次討伐徐州的時候,他應該是沒屠城的。
很多人以為他屠城,引用的是陶謙傳中對于決定這次對決的關鍵彭城之戰的描述“謙兵敗走,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
聽上去很殘酷,泗水都為之斷流了,也不知道死者的尸體到底該有多少。曹操你到底殺了多少人,肯定是屠城了
額,可是這句形容得和前面半句“謙兵敗走”連貫起來啊這里很明顯應該是說戰敗被殺死的士兵數目達到了萬數。而戰爭之上的矛盾,就不能全然歸罪于某一方不曾手下留情了。
吳書所說的征討彭城“多殺人民”,聯系它的上下文,會發現曹嵩都已經死了,也就不難得出是在第一次征伐徐州時發生的事情,甚至由于人民這個詞的古今異義,我們之后還要細致剖析一番。
只止步到這里,曹操對于徐州應當是沒有進行屠城之舉的。
隨著軍糧不足,在興平元年他從徐州退兵回到兗州,此時尚在徐州瑯琊郡避難藏身的曹嵩覺得兒子既然已經和陶謙結下了梁子,瑯琊應該已經不再安全。
雖然他先前藏身一年左右也不曾被陶謙找上門來,可是當時陶謙正忙著對付曹操,抽不出手來也很正常。
但之后的日子卻不好說了,還不如趁著現在陶謙說不定沒緩過神來,趕忙投奔兒子去。
于是不等曹操派人來接應,他就自己出發前往兗州,直到被心懷不滿的陶謙派人誅殺,才有了曹操第一次的征伐徐州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