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邊復雜的政治漩渦之中,這個當時年輕得只有十三歲的少年,精準地在一堆辨不清立場的面孔中,找到了此刻他最有可能的盟友,郭太后。
他如果要登基,就必須繼承明帝的法統,那么太后則會成為他法統的最有力支持。
既然是對方率先挑中的自己,那么他更該抓住這個機會,進一步加深二人之間的聯系。
一個十三歲的少年,就算背后有人指教,在帝位傳承這樣的大事波折之上竟然能夠做到這種的地步,你很難不承認他的聰明,承認他的能力。
也難怪鐘會會對司馬師說,此子肖像曹操。
“那倒不一定像。”
劉備本來被天幕的描述搞得有些心緒不平到小小的糾結。
剖除掉對方的身份和立場,作為單純的觀者而言,他能夠感悟并且理解到后世人對于曹髦經歷和處事的感嘆,心生出一份相似的,帶著淡淡遺憾的欣賞。
可是每每當這份正向的情感生出,對面曹魏的身份就會及時地在他的腦海之中,帶著曹操那張熟悉的臉跳出來,讓他一時之間如鯁在喉。
所以劉備只能這樣詭異地別扭著,直到這句評價的問世,才真正抖擻精神,找到了自己可以毫不別扭做出回應的地方。
“曹孟德那家伙”
即便易地而處,他的行事可不一定會是后世人現下描繪的,很正道剛烈的風范。
忍辱負重勾心斗角,陰謀陽謀輪番出現還差不多吧。
劉就是故意刻板印象備如是評價。
可惜的是,曹髦太年輕了不是他的手段過于稚嫩,只是單純的,時不待人。
司馬師去世的時機太微妙了,他去世得足夠地早,早到自己的篡位事業因此被迫停滯,朝中支持司馬家的勢力都為著這突生的變故而有些猶豫,給予了曹髦一定的喘息之機和扭轉的機會。
但司馬家祖傳的狠厲與果決,也使得司馬師在自己死前果斷地選擇將自己的政治勢力交付給了弟弟司馬昭,讓司馬昭得以順利地繼承他大部分的政治遺產。
盡管依舊需要磨合,依舊需要司馬昭展現自己足夠繼承司馬師篡位事業
的能力,司馬家勢力的根基因此產生了稍微的動搖。
可是正是因為司馬師去世得太早,早到曹髦還太過年輕,即便碰上了司馬師去世這樣的天賜良機,剛繼位一年的他到底也還是沒能抓住這樣的機會。
司馬師死了
那份突然的興奮,還來不及徹底傳遞到神經的末梢,后世人的發言就使他一時上頭的狂熱被迎面潑了一盆冷水。
曹操有些失神地愣在了原地。
對啊,司馬師在那個時候死了,確實是翻盤的好時機。
可是最后還是那樣的慘烈的下場沒有人成功把握住了反轉的時刻。
這該怪曹髦嗎他到底只有那么大的歲數,受制于人已經竭力做到了最好了啊。
曹操突然就明白了,為什么會有人在絕望之際,只能痛苦地憎恨上天。
這不是天命弄人,還能是什么呢
在司馬師死后,曹髦曾經展開了一場辯論,議題是,到底是作為中興之主的少康為優,還是作為開國之君的高祖為優。
臣子們當然說,少康雖然還不錯,是個中興之君,可以和世祖、也就是劉秀同流。但劉邦是受命創業的人物,比起他們來還是更勝出一籌的。
劉秀
好好聊你們曹魏和司馬晉的事情,怎么扯到我身上來了不是很想在你們的話題中出現
并且為什么可以把我不如高祖這種事情說得那么理直氣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