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都被這前后的反轉刺激地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作答。
這好像確實有點,不太對頭的意思了吧
趙煦感情他們比較喜歡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
從小見證的是兩黨官員黨爭局面,聽聞的是新黨舊黨之間矛盾重重的哲宗皇帝沉默了。
他雖然博覽群書,然而到底沒什么興趣去看本朝官員私人的八卦。對于皇帝來說,官員留下的政績和能力,也遠比別的評價來得重要。
于是這也是他第一次發現宋初官員的奇妙特性。
“從不愛找事到什么事情都能跟皇帝掰扯頂撞幾句”
他神色頗為復雜。
他們到底是經歷了什么啊仁宗皇帝的好脾氣嗎
這樣的“無為”風氣,因為和道教這一宗教組織相結合,對于思想界的影響也就比之前面信奉黃老之術的朝代來的更大。
再加上宋代前期官員大多經歷過五代戰亂,很多人也就因此秉持了動蕩中只想保全個人富貴,不思進取與天下眾人的獨善其身的觀念,朝堂上的風氣也就更為保守,趨向因循茍且。
宋初官員們很難不老臉一紅。
被人公然揭穿自己貪圖富貴的小心思,總是讓這些讀過圣賢書,口頭上還記得道德仁義禮義廉恥的文人有些窘迫的。
然而對上上首趙光義那張不變的笑臉,不少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一樣的官員,腰桿子又挺直了起來
后世人自己不都說了嗎他們這么做是因為他們是從兵荒馬亂的戰亂中走出來的啊
亂世之中誰還有閑心顧及天下大眾,能保全自身就算得上不錯了。他們這不過是人之常情,有何難堪的
甚至有些人還因為前面對于這位的調侃,在心里暗戳戳諷刺道就連當今這位皇帝陛下,你要說他心里有多少天下么
恐怕也沒有吧
倒是也有些官員被后世人一語點醒,默然低首反省起自己先前的行徑,若有所悟的模樣
他們此前的唯唯諾諾,是因為時代的局限,為個人生存計,可以不多做責怪。然而時過境遷,在眼下這個雖然還稱不上多好,甚至為后世人唾棄鄙夷的朝代。
他們難道真的不可以,比原本未來上的自己,多做一些事情嗎
趙光義把下方一切看在眼里,嘴角笑著的弧度,微乎其微地多出了幾分諷刺。
“道教道教。”
趙煦擰著眉敲著手邊的桌面,對著突然被扯進來的宗教陷入沉思。
道教是太祖開始欽定的國教,其在趙宋一朝的地位因為皇帝的庇佑而有目共睹。盡管趙煦本人對于天尊的信仰只能算得上禮貌式的尊敬,他卻也知道自己身邊就有著不少信徒。
別的都不用扯遠,他十一弟趙佶不就是個活生生的案例
等等
他頓住了手上的動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