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處理獵物了。”
滄月目光有些疑惑“咕嚕。”
云溪拿上石刀,頭也不回地離開,去處理水潭邊的獵物。
滄月今天帶回來的獵物,腦袋是魚頭,沒有四肢,像一條大型的鰻魚,和云溪的腰一般粗,摸上去滑溜溜的,是云溪從未見過的動物。
應該是滄月從海中捉回來的。
它的皮剝下來后,云溪在水中洗了洗,發現這種皮也幾乎不怎么沾水。
這種動物皮就很適合下水的時候穿。
雖然,平常在溪邊下水的時候,她和滄月幾乎都不穿衣服,尤其不穿皮毛衣服。
只有在滄月外出狩獵的時候,云溪會讓她穿一些質地較硬的動物皮,當做一層保護;還有兩人去叢林里的時候,也會穿上衣服,避免被叢林中樹枝刮傷蹭傷。
今天滄月回來的時間的比較早。
大概是這兩天天氣回溫了一些,島上的動物也活動頻繁了一些。
就像她們,昨天還一塊出去了。
根據滄月往常的飲食習慣,云溪只切了一餐的食用量。
鰻魚片在石板上冒出“滋滋”的聲響,滄月眼也不眨地盯著看。
云溪發現滄月能夠長時間不眨眼,一直盯著某個東西看,眼球不會干燥。
人類做不到,人類需要時不時眨一下眼睛。
貓咪也能夠長時間不眨眼,它們沒有經常眨眼睛的習性,所以對著它們緩慢地眨幾下眼睛,在它們看來,就是表達友好的意思。
“滄月。”云溪忽然喊了滄月一聲。
“咕嚕。”滄月看向她。
她朝滄月眨了眨眼睛。
滄月像是愣了一下,然后微微歪了一下頭,也朝她眨了眨藍色的大眼睛。
心情瞬間變得很柔軟,云溪繼續朝她緩慢地眨眼睛。
火光前,一人一人魚互相眨了會兒眼睛,云溪忽然意識到,這不就是人類常說的眉來眼去嗎
她瞬間不眨眼了,安靜地烤鰻魚片。
滄月咕嚕了幾聲,也繼續盯著鰻魚片看。
這一條鰻魚,她們足足吃了三天,六餐。
滄月打破了以往只吃新鮮獵物的習慣,也不再每天出門捕獵,而是三天出一趟溶洞。
隨著天氣越發寒冷,滄月出溶洞的頻率也許會變得更低。
不出溶洞的時候,云溪就忙活著完善溶洞內的設施。
首先,考慮的還是生火的灶頭。
她把堆砌灶頭的石塊,從明洞搬運到了水洞通向明洞的那條走道上,左手邊就是平常取飲用水的小圓潭。
堆砌到這里,主要是為了方便冬天的時候洗澡。
現在她還能勉強下到水中洗澡。
等到了冬天,若是在無法接受冰冷的水擦洗身子,她就要燒制石塊放到小圓潭中去,用小圓潭里的溫水,擦拭身子。
這條走道的空氣會更潮濕一些,云溪將石頭灶堆積得更高。
滄月沒有出門狩獵時,會幫著她一塊弄。
這條人魚逐漸明白她的許多行為,不是在玩樂,而是為了提高彼此的生存質量。
灶頭附近一兩米巖壁上發光的苔蘚,被火光烘烤過后,枯萎了大半。
這些蘚類,大多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
雖然將灶頭搬運到了這里,但云溪還是時不時要去明洞那邊待上小半天,要么制作工具,要么縫制衣服,要么什么也不做,只是發呆放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