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變冷,某天,云溪看見山洞里多出了一對陌生的人魚,晴天它們并未驅趕,而是仰頭鳴叫,用尾巴尖碰了碰它們,以示招呼。
接著,越來越多的人魚往這個山洞里擠,從十月至十一月,陸陸續續來了幾十只人魚。
有成雙成對的,也有形單影只的,這次,云溪還看到了拖家帶口的。
兩只成年人魚,帶著一只不到半米長的小人魚。
小人魚一直趴在成年人魚的背上,很少下地。
吃飯的時候,成年人魚會把小人魚抱在懷里,將肉嚼碎了,喂到小人魚的嘴里。
這和人類一樣,人類母親同樣會咀嚼食物喂給嬰兒,現代社會里的某些農村還有這個習慣,從前她奶奶還經常笑著對她說“你沒喝到你媽媽的奶水,是我一口一口喂大的。”
那時,她已經十三、四歲了,聽了這話還有些嫌棄,用筷子敲著碗,讓奶奶別說了,聽著好惡心。
這會兒,云溪看著成年人魚一口一口喂小人魚,卻有些感動,淚水不知不覺盈滿眼眶。
滄月看到了,不知她為何哭泣,把她眼里的淚水舔干凈后,順著她的視線看去,看到成年人魚喂
小人魚,若有所思。
半晌,滄月也去弄了一塊肉來,嚼碎了湊到云溪面前,想喂給云溪吃。
天在水的作品流落荒島被美人魚撿回家后最新章節由全網首發更新,域名
嚇得云溪立刻把眼淚憋了回去,忙捂嘴擺手道“我不要我不要,我自己能吃。”
夜晚寒冷時,人魚們會挨在一塊睡覺,就像蛇群集體越冬那般,群集在一起,提高身體的溫度。
云溪在人魚群里尋找去年看到的那只人類小人魚,找了半天,終于發現了它的存在。
它看上去長大了一些,上半身的鱗片依舊稀稀拉拉,沒有變多,但臉蛋看上去成熟了一些,尾巴也變長了一點,鱗片還是淡藍色的。
它還沒成年,沒有伴侶,也沒有父母在身旁,這一年,這么干旱的天氣,不知道怎么過來的。
云溪看著它稀稀拉拉的鱗片,怕它冷,給了它一件動物皮,還教它如何裹在身上保暖。
它擺弄了好久,然后對著云溪,咕嚕咕嚕了幾聲,好似在表達感謝。
云溪觀察山洞里的其他人魚,發現有些人魚開始掉鱗片了,淡藍色的鱗片褪去,長出了幽藍色的鱗片。
那似乎是人魚發育成熟的標志。
云溪想起自己剛遇到滄月時,滄月也還在長身體,第一個冬天,就是看著滄月不停更換身上的鱗片,眼睜睜看著她從一條淡藍色的人魚變成深藍色的人魚,智力也跟著提升了一大截。
云溪偷偷撿起那些人魚掉落的鱗片,想用來給滄月做鱗片衣服,結果滄月嗅了嗅那些鱗片的味道,發現不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用尾巴掃開了。
云溪問她“你不喜歡啊”
她一臉嫌棄地點了點頭。
云溪摸了摸鼻子,放棄了這個打算。
滄月上半身和人類一樣,裹上了厚實的皮毛衣服,云溪在她胸口的位置,縫上了她自己撕咬下來的魚鱗,告訴她“這是護心鱗。”
心臟和大腦,最重要的兩個器官。斷了胳膊斷了腿,還有概率活下來,心臟和大腦要是沒了,那就真沒了。
今年云溪沒看見去年那些傷殘的人魚,可能去別的洞穴聚集過冬了,也可能不在這個世界了,老弱病殘總是不容易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