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祈福的人中有不少是真心為皇太后祈福,只不過是用錯了方法。
蔡倫怕眾人對皇太后和圣上不滿,笑瞇瞇安撫道“陛下朝夕一肉飯,圣上亦是如此。宮中如此艱難,前些日子皇太后放賞,可曾少過大家一寸布一枚錢”
蔡倫帶著宮女寺人賣了不少錢,鄧綏拿出一部分錢作為眾人的獎勵。
鄭眾點頭,目光掃過眾人,道“陛下和圣上賞罰分明。諸位都是有真才實干的人,學不來巧言令色。若那等能言善辯的人得了寵,哪里還有我們的歸處”
蔡倫附和道“倒是現在好,有能力就高升,誰也說不出不是來。只要大家努力做活,陛下和圣上不會虧待我們的。”
經過鄭眾和蔡倫一附一和,眾人才轉過念頭,明白其中的道理,口稱陛下和圣上英明。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狠下心割肉,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巧言令色。圣上說了,宮中尚德尚能尚忠,這里面總有一條適合他們,品行不能做圣人,但只要能力行,能力不行,天長日久陛下自然能看到他們的忠心。
至于阿陶,鄭眾審訊之后,發現并無人指使,就打了板子,將人趕出皇宮。
鄧綏身子稍好就召來重臣處理朝政。朝堂上瞬間安靜下來,定海神針依然屹立。又過了幾日,鄧綏重新上朝。
往日里鄧綏運籌帷幄指點江山,讓他們忘記太后到今年也剛剛只有三十歲。鄧綏正值盛年,身體恢復起來自然快。
朝廷下定決心,這次與南單于的戰斗一定要速戰速決,還要獲得大勝利。
南單于今年六月份來雒陽朝見,見東漢連年天災不斷,又被漢人韓琮鼓動,決定趁火打劫,叛漢自立。
西邊的羌人在邊郡寇抄,收獲不計其數,南匈奴曾從羌人手里買來不少漢人奴隸。南單于這次確定大漢虛實,回去就反了,派出多股起兵,劫掠邊境。
以前大漢強盛的時候,南單于跟著大漢混。現在大漢已是病弱之軀,南單于覺得此時不落井下石,就要遭
受天譴,可是他遇到了硬茬子。
南單于圍困護匈奴中郎將耿種于美稷縣,數月未下。光武帝時,南匈奴稱臣,朝廷設護匈奴中郎將,監護南匈奴單于,治所先在云中郡,后遷移到西河郡美稷縣。
護匈奴中郎將耿種被困城中,一面堅守城池,一面向朝廷求援。數月之后,終于等到援軍。
梁慬、耿夔和龐雄在西河故城與南匈奴發生大戰。漢軍斬殺匈奴渠帥,獲得俘虜財物無數。
南單于親率七八千騎圍困梁慬,又敗,只好退守虎澤。
此時,漢軍諸路已經合軍,梁慬、龐雄、耿種等人率領步騎近兩萬余人,列營于虎澤前。
局勢逆轉。原本氣焰囂張圍困美稷的南匈奴被圍困在虎澤。南單于檀自反叛后,沒有遇到一件順心的事情,處處都被漢軍壓制。
不是說漢人死傷殆盡,快不行了嗎怎么還這么勇猛
南單于檀眺望遠處,憂懼異常,不知道如何是好。他轉頭看見出鼓動自己叛漢的漢人韓琮,踹了他一腳,責罵道“你說漢人無人,那前面的是什么”
他在營帳中走來走去,自從與漢軍短兵相接后,南匈奴損失慘重。想了又想,南單于召集眾人商議以后該怎么辦。
南匈奴左將軍被殺,奧鞬日逐王被追得如喪家之犬,若非漢軍的鮮卑兵出了亂子,恐怕奧鞬日逐王也沒了。
眾人商議來商議去,為今之計唯有投降。
南單于檀不想死,于是聽從內心和眾人的意見,決定投降。他先派奧鞬日逐王求見梁慬請降。
大司農何熙在行軍途中暴亡,詔令梁慬統帥諸軍。這場戰場從十一月打到了次年三月,終于到了結束的時候。
梁慬等人商議后,同意納降,但有條件南匈奴需要將寇抄的漢人并被羌人賣到南匈奴的漢人歸還,并且奉上韓琮的頭顱,以及入質納貢。
南單于檀窮途末路,聽到這樣的條件立馬同意,脫帽赤腳向大漢請罪,依約派子弟入質雒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