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六個州部陸續傳來蝗災的消息,一向鎮靜的鄧綏都慌了神,那可是蝗災呀
面對水患,中國有大禹治水的傳說;面對干旱,有引渠灌溉掘井的傳統。但是,對于蝗災,百姓卻束手無策,唯有祈求神明。
劉隆回過神,想起之前吩咐蔡倫留意治蝗的事情來,于是給母后提了此事,請蔡倫帶人過來商議此事。
蔡倫果然帶著幾個黝黑干瘦的農人過來。鄧綏和劉隆都松了一口氣,劉隆當日只說讓蔡倫留意,沒想到他竟然真找到了農人。
蔡倫帶人拜見后,鄧綏溫和地道“你們都是積年的老人,常年伺候莊稼,可在治蝗上有什么心得不必緊張,一一道來。”
這些農人大字不識,見過最高的官員就是三老嗇夫之流,沒想到今日卻得見天顏,各個手腳發軟,哆哆嗦嗦。
蔡倫是好心讓這些農人見見天顏,若答得好也能得陛下圣上賞賜,但看這些人的樣子,著實有些上不了臺面,正要上前替他們回答。這些農人弄得那些,蔡倫早已爛熟在心。
蔡倫卻見皇帝沖他搖頭,忙閉上嘴巴,只聽皇帝稚嫩的聲音響起“等你們不緊張了再說也可以,朕與母后等你們。”
鄧綏聞言,低頭看向劉隆,劉隆沖她一笑,鄧綏焦慮的心情也慢慢平復下來。
幾個農人聽到這話,原先的懼怕被激動取代,渾身仿佛燒起來。過了幾息,一個農人鼓起勇氣顫抖道“拜拜見陛下和圣上草民發現發現蝗蟲不吃菽麻。”
“真的”鄧綏驚訝道。
“真真的”農人道。
蔡倫補充道“確實如此,奴婢讓王翁帶人試驗了,這蝗蟲最喜歡吃稻禾葉子,但不喜吃菽麻葉子。”
鄧綏喜道“好,賜王翁絹十匹,爵三級。”王翁激動道“謝陛下賞賜。”
有王翁打頭,其他人見皇太后和圣上和氣,一個個開始說自己的發現。這些發現,蔡倫都派人在上林苑驗證過。
有人說種子播種前用蠶屎、羊屎溲一下,所以他家的糧苗不被蝗蝻吃了,長得又旺。
有人說,蝗蟲趨光,晚上點燃火堆,能燒死抓到許多蝗蟲。
也有人說,蝗蟲怕煙,在地里點上幾堆牛糞羊糞就能把蝗蟲驅走。
鄧綏聽完幾種方法,漸漸心中有了底,對眾人各有賞賜,讓人退下。
次日是大朝會,六州蝗災自然成為朝堂議論的重點。不過,出乎劉隆意料的是,滿朝文武大臣無一說如何治理,話里話外都在催促君主下罪己詔。
這可把劉隆氣壞了,這些朝臣一個個頭戴進賢冠或武氏大弁,手持笏板,一臉正氣,但瞧瞧說的都是什么話。
“蝗蟲乃是戾氣所化,西邊與北邊兵禍連接,死傷無數,故上天降下蝗災以示警戒。”
“蝗蟲乃是神蟲,不可捕殺,要以德化之。”
“古書云,君王仁德,天降
祥瑞,君王不德,則天降災異以警帝王。陛下,請早日下罪己詔,以安天命,以安人心。”
“自延光以來,陛下與圣上躬行節儉,去郡國供奉,減宮中膳食,每遇水旱災異則遣使撫慰。陛下這樣做不算德政,那什么是德政”
話題歪樓,擁護鄧綏的人當然不愿意讓皇太后背上不行德政的罪名,但要把罪名歸于皇帝啊這皇帝才剛剛六歲,親政還要十多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