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太后臨朝,水旱廿十載,四夷外侵,盜賊內起。每聞人饑,或達旦不寐,而躬自減徹,以救災厄,故天下復平。3
劉隆自母后駕崩,恍恍惚惚,心臟鈍痛難言,口不入米水。樊嫽等人的勸說皆不入耳,呆呆愣愣,也不說話,仿佛癡傻一番。
一日后,他才回過神來,伏在棺木前放聲痛哭。
從此,他沒有母后了。
太常過來稟告皇太后葬禮章程,劉隆擦干眼淚,否決了讓長樂太仆、少府、大長秋等人主持喪事,態度強硬地任命太常、大鴻臚和司徒典理喪事,一切如皇帝駕崩禮儀。
太尉楊震勸諫道“陛下臨終叮囑圣上,減儀薄葬。圣上此舉是要違背皇太后遺詔嗎”
劉隆道“母后執政廿十載,歲旱蝗震疫不斷,而天下太平,實賴母后之功。”
“母后撫育教導朕,盡心盡力,恐有不逮。朕為人子,若依母后節儉薄葬,不足以寄托哀思。朕反復思量,母后所言唯有減儀不從,其他皆從之。”
“楊公,朕心意已決,不必再來勸我。”
楊震無奈退去,其余眾卿百官皆來勸諫,劉隆都拒絕了他們。
母后安天下的功勞以及她對自己的恩情,都讓劉隆堅定決心,使母后以帝王禮儀入葬順陵。
母后值得這樣的葬禮。
大臣們無可奈何,上的葬禮儀呈被皇帝反復駁回修改,最后還是定了帝王葬禮的規格。
入葬那天,春日暖煦,春風和暢,劉隆率領公卿百官、宗親國戚、內外命婦,送母后與阿父合葬。
劉隆回到宮后,只覺得暖融融的春日吹不散內心的哀痛,連北宮仿佛缺了一大半。
不知不覺走入崇德殿,他仿佛還能看到母后的身影。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充滿了母子的回憶。
一幕幕場景在劉隆的腦海中浮光掠影般閃過,又如潮水般退去,溫馨中夾雜著劇痛。他的淚水又忍不住落下。
陸離聽到聲音,從殿中走出,看到皇帝又一人來到崇德殿,雙眼泛紅,喚了一聲圣上。
劉隆擦干眼淚,微微頷首,哽咽道“我過來看看。”
說罷,劉隆走進去,只見內室空蕩蕩的,紗帳被褥擺設都不見了,內心愈加悲傷。
陸離哽咽解釋道“陛下不在了,我將僅留的物件都收起來,免得落灰。”
劉隆微不可聞地嗯了一聲,又問“陸姑姑,你以后要去哪兒不如去皇后身邊如何”
母后去前,對長樂府的人都做了安排,大部分轉托樊嫽,女史中除了歸家榮養的曹豐生,其他人都跟隨皇后。
陸離扯出一抹笑道“我老了。陛下憐惜我,不允我守陵,我就宮中等”
劉隆聞言,想起母后素日的善良和周全,又是一陣心痛。
劉隆在殿中坐了一會兒,但他感覺母后的氣息在慢慢散去。
未幾,江平滿頭是汗過來找劉隆。他才離開。
穿過前殿,劉隆看見殿前粉花落盡的海棠樹結了一顆顆青色的小果實,掩在層層綠葉中。
一陣極輕極柔的風拂過劉隆的臉,就好像母親在與兒子告別時的眷戀。
“圣上”
“嗯,走了。”
劉隆往前邁步,向著朝陽而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