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若是國君足夠有能力,自然也會限制母夫人對自己的影響。但是芮國的國君萬并不能對抗他的母親,以至于只是因為母親芮姜厭惡他寵侍過多,就把他逐出了國,芮伯萬于是跑到魏地居住。
“嬴姓,秦國。此女之前說過,周后乃秦之天下。”武姜若有所思,“不過西戎之國耳,未曾聽聞些許不同。”
馮聽到武姜的話,又偏頭看著那個能與后人溝通的機關,抬手按了上去“敢問周之國祚何時而止新王何日代之”
前一個問題很難說誒,東周后期天子實在是比較落魄,怎么判定東周結束是個問題。但是新王何日代之這個問題很簡單,公元前221年,也就是春秋的起始魯隱公元年差不多五百年后。
“五百年,足夠秦從一蕞爾小國成為天下之主。”寤生感嘆道,“若寡人能活五百年,鄭國想必也”
他沒有繼續往下說,但在場之人無不明了他言下之意。
寤生先是嫌棄地看了看自己的兩個兒子,再瞪了馮一眼,不過隨即又灑脫地笑起來“罷了,誰人不作此想,然國之興盛與否從來不是一代人能決定的。”
“不知來日秦人是蒙哪位神明之幸,真是教人羨慕啊。
”
“鄭公真是”馮難得露出了感佩之色,而并非一貫的夸張戲謔,但下句話立刻將他打回原形,“但寡人也未曾后悔過當日所為。”
公子忽接口道“本是孤無能,與君父及突都無甚關系。”第一次,他提起這件事時神色平靜。
關于芮國的歷史其實沒什么記載,哪怕竹書紀年也記載了相同的芮伯萬被母親驅逐的事跡,但這次甚至連理由都沒有了。而接下來的桓公四年,左傳第一次提到了秦國,寫秦國伐芮,卻因為小看對方,最終敗給了芮國。
于是秦國去魏地抓了芮伯萬,什么天降黑鍋啊,都被親媽奪了君位了,還要被抓去當人質和籌碼。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芮國的下一次記載在桓公九年,芮伯參與了伐曲沃的戰爭,然而十年又說秦國幫芮伯萬復位。
所以前后的兩位芮伯絕對不可能是同一個人,也就是說前者應該是由芮姜所扶持的另一位芮君周的統治秩序之下女性完全沒有繼承權,血緣更是一個諸侯國維系的根源,外姓夫人哪怕有娘家支持也絕對沒有機會和立場染指。
除非她有代理人。所以合理推測的話八成就是和武姜類似的模式,扶植一個小兒子取代大兒子的地位,至于小兒子是不是親生的其實不太重要。不過很明顯,芮國的這場母子之爭中,芮姜先勝,又由于秦國的參與,最終落敗了。
說到這里,小瘋難得又抽出了地圖,大略地比劃了一下。
芮國在今天的關中平原南部,陜西省境內,距離秦國并不太遠。大概就好像之前鄭莊公要讓許國給他保護邊陲,秦國對芮國也打著類似的主意,因此才要扶植一個對秦國有好感的國君
注意注意,上述這條觀點純屬瞎猜,毫無文獻記載可言,聽過就算哈。
就這樣,時間來到了魯桓公五年,周桓王他,又雙叒叕給鄭莊公搞事了。當然,他自己可能不這么覺得。有一句話雖然這時候還沒有出現,但是應該會很符合他的心情。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