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然而若是讓在場眾人回答這個問題,他們也是答不上來的。
既非自己直系血親,又非強大的敵人或忠實的友邦,誰會在乎這等小事。畢竟這樣靈活的中等諸侯國,同時也是麻煩的代名詞。吞并它的利益不足以彌補所付出的代價,但有時候又實在擾人。
對此,鄭國有很充分的話語權,畢竟,繻葛之戰陳國也又來了。
左傳只說是因為陳桓公的兄弟佗在他病重時殺死了太子免,以至于國人四散,所以“再訃”。史記對這一段的描述又有點不一樣,記載由于公子佗為蔡女所生,所以蔡國為了立他為陳侯殺死了太子免,除此之外還殺了五父。
但是左傳中,五父和公子佗根本就是一個人,總不能搞一出我殺我自己吧。而史記索隱則給出了清晰的論證過程,來說明這里確實是史記寫錯了。
這個考證過程比較復雜。已知陳桓公后下一代國君為陳厲公,兩本都這么寫。史記認為公子佗就是這位陳厲公。左傳則寫陳佗下一年為蔡人所殺,魯莊公二十二年又提到陳厲公是蔡女所生,蔡人殺了五父然后立他為君。
我們先看魯莊公二十二年這條記載,和史記基本吻合,所以陳厲公的身份經歷是沒有問題的,蔡人殺五父也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于陳厲公是誰
左傳的陳厲公名躍,佗為君不足一年所以沒有謚號;史記則寫陳厲公七年為太子免的三個弟弟所殺,其中最大那個叫做躍的成了新的陳君,然而即位五個月就死了,謚號是利,陳利公。
首先,厲和利哪怕是古音也很相似,完全有可能混掉所以利公的事跡都可能還是發生在厲公身上,根本沒有換人還是陳厲公。其次,左傳先寫桓公六年蔡人殺陳佗,莊公二十二年追溯陳厲公時寫蔡人殺五父,二者都為蔡人所殺。
再次,莊公二十二年記載與史記唯獨不同在沒有殺太子,如果五父即陳佗,太子此時已死,當然只誅逆賊。最后,左傳根本沒有陳利公,而史記的厲公陳佗之死是因為他淫于蔡,這件事記于公羊傳桓公六年,陳君佗之死,沒提謚號,與左傳相符。
馮猛地拍了一下桌子,然后站起身左右走了幾步“有趣實在有趣原來竟是從如此細枝末節出手。頗有幾分經略籌謀之意。”若是手邊有鐘磬,他怕是恨不得親手執之,再高歌一曲。
“可惜宋公只擅長在人后謀劃,于戰場而言,天資實在平平。”公子突的評價中分明沒帶情緒,卻著實不怎么好聽。
“比起子元確實不如。”馮絲毫不以為恥,反而親熱地笑著,甚至喚起了公子突的字公子突的母親為宋國雍氏女,雍氏為宋國上卿,頗受宋公馮寵信。
公子突皺起眉“別這么稱呼寡人。”他以鄭國國君的身份警告道。
我們通常認為史記是史書權威,這當然是沒錯的。哪怕時不時能感受到太史公一些很明顯的褒貶之意,但他至少史事本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