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齊襄公毫不猶豫地把公子彭生殺了,這個人的道德品質就很成問題。雖然后人經常用他和文姜亂倫來證明他的道德品質有問題,可其實這個時代烝報婚還比較常見,兄妹婚也不算稀奇,所以不能作為證據。但這件事真的可以。
文姜面上莫名帶了微笑“死了嗎沒死不要喊我,不若你扶他起來再摔一次。”
允猛地回頭看她,一臉錯愕。難道在他死后還發生了什么別的事,讓這兄妹并奸夫淫婦的二人反目成仇
“我可沒那力氣。”宣姜拍了拍手上不存在的灰塵,“還是你去,諸兒看見你說不定便清醒了。”
“如何,解氣了嗎要不要再去摔一次,以報死仇”文姜沒有理會妹妹的話,而是沖著允揚起了下巴,又往諸兒那邊偏了偏頭,“雖然我們都已是死人,但難保不會再死一次。”
莊姜見狀則補充道“先前魯侯息姑最終沒對公子翚下殺手,我們都不知曉究竟會有什么后果。如你有心可以再試試。”
文姜的心終究是有偏向的。允意識到了這一點,盡管她看起來也并不那么在乎齊侯諸兒。
這里要插播一條八卦信息,關于魯桓公知道兄妹奸情之后,文姜究竟跟她哥告了什么狀。雖然上述三個版本都沒寫,但是我們可以參考公羊傳,寫的是文姜向齊襄公轉述了魯桓公的話同不是我的兒子,是齊侯的兒子。
然后齊襄公就大怒了。但我琢磨了一下,這個邏輯是不是不太對。首先前提是這句話肯定是假的魯桓公大怒,作為被戴了綠帽的男人可以理解,所以他一怒之下否認自己兒子;問題齊襄公一個給人家戴綠帽的,你有什么值得憤怒啊。
如果這條記載無誤,我只能找出兩個理由一、齊襄公覺得受到了侮辱,至于這個侮辱是看不上有魯桓公血脈的兒子,還是覺得侮辱了文姜就沒人知道了;二、魯桓公這句話否認的是兩國的姻親關系,作為齊國之君,他覺得憤怒。
嗯其實我覺得兩個理由都挺牽強的。我偏向于這個記載不太靠譜,畢竟只有公羊傳寫了這句話。
半晌過去,諸兒終于恢復了些神智,他坐起身,環視四周,倒是有不少熟人。他并不在意自己當下的狼狽,而是就坐在地上,低低地笑了起來。
最后還是說一下婚姻,漢書地理志有一條記載,說齊襄公和家中姑姐妹關系都不太對勁,為了掩飾這些齊女不嫁的不正常于是下了個命令,要求齊人家中長女都不能出嫁,負責主持家中的祭祀,稱為“巫兒”,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漢朝。
其實這條記載前后是有點矛盾的,如果齊襄公和姑姐妹都有一腿,光長女不嫁有什么用。但是習俗肯定是確實存在的,不過不一定是因為齊襄公和文姜亂倫,而是本身就是比較原始的神婚制和兄妹婚殘余。
是的,神婚,男巫女巫要向神靈奉獻終身,這也不是國外獨有的習俗呀。應該說宗教總是有各種相似之處,只不過在我們這里最終沒有成氣候罷了。而這個時期通常都說楚國愛好巫鬼淫祀,但齊國由于近海,其實也半斤八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