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里,文姜抬眼瞥過去,看到諸兒還是坐在原地。她的視線與對方交錯,接著,諸兒緩緩抬起了手臂,向她的方向伸出。
他笑得溫柔,卻又帶著某些心知肚明、志得意滿、勝券在握的味道。
他覺得我一定會選他。文姜想,她站了起來。
之前講禮制的時候說到,魯隱公想出門看魚找個樂子,還要找借口去經略地盤。而國君出行,如果是為正經事,來去都要祭廟;為私事,隨從較少就更不安全了,想想魯隱公怎么死的吧,他甚至沒出國,就是去了個稍偏僻的地方。
僅僅只是為了合作伙伴,恐怕做不到如此程度。所以我傾向于他們倆有真愛。但是畢竟我沒有穿越回去親眼見證,如有誤解成分,希望已經升天兩千年的各位原諒我的胡說八道。
她把手放進了攤開的掌心。他得逞了。
而另一邊,允冷笑一聲,身影開始漸漸消失。他早便知道,即使沒有齊侯諸兒,他在她心中也
“你滿意了”文姜垂眸,看著兩只交握的手,卻始終不看向諸兒的面龐。
諸兒笑著反問“為什么不”頓了頓他又道,“沒想到還能再見你,我真不知自己竟會死得那么輕易。”
文姜用力收回被抓住的手,甚至反手在諸兒的手背抽了一下,鄙夷地道“你死有余辜。”
好了,大八卦告一段落,接下來是桓公年間的倒數第二件事,依然與齊襄公有關。他舉兵駐扎在了鄭國附近的一個城邑,要知道兩個國家其實還是有點距離的,他這一出明顯意有所圖。
左傳沒寫前因,只說公子亹出面與齊襄公會見,高渠彌輔佐他一同出面。但是史記記載得要詳細很多據說在齊襄公還是公子的時候,公子亹就和他關系很差,還發生過爭斗。所以祭仲建議公子亹別去和齊襄公會見。
但是公子亹說,齊國強大,公子突又居住在濼地,如果我不去,齊侯肯定借題發揮來攻打我,然后讓他復位。去了就一定會有不好的結果嗎我覺得不一定。所以他就一意孤行地去了,祭仲老奸巨猾覺得還是不行,稱病不出,所以最后是高渠彌陪同。
到這里為止,史書的記載還沒有什么區別。但是接下來就出現不同了。史記版本是,去就去吧,都知道彼強我弱,公子亹還不老老實實裝孫子,對齊襄公不敬,于是被人家抓住個把柄就把干掉了,剩下高渠彌逃回了鄭國。
祭仲瞧了寤生一眼,無奈地搖搖頭。雖然看起來平靜如初,但以他對他主君的了解,對方此時正陷于疑惑之中。若是往好處想,他可能是在疑惑自己的兒子怎么都這么不成器;然而祭仲覺得,他大抵根本對公子亹沒有什么印象。
這很正常,除了太子之外的兒子,教育本不需要寤生插手;上戰場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