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左傳有一個很有趣的描述,認為春秋稱文姜為“夫人”而非“姜氏”,有絕親之意,是有禮的表現。這個問題首先要往前推,鄭莊公和他親媽關系都那么差了,每次提起他的母親武姜,都還是說姜氏如何如何。
也就是說,稱呼自己母親的姓,其實才是慣例,是母子正常關系雖然鄭莊公和武姜關系不好但是表面上還是要掩飾一下的;而稱為夫人,就純純是用身份來稱呼了,沒有母子之情了。
放在魯莊公這里就是,他一方面為自己的父親魯桓公之死而痛心,所以道義上要與母親文姜絕親,表現得很嚴厲;一方面,感情上他依然愛著自己的母親。二者同時存在,為大義而忘私情,所以,稱之為守禮。
“太子同會來嗎”文姜還沒有回答她關于諸兒是不是“瘋”的問題,宣姜便接著道。她左右看了兩眼,失望地收回了目光。
“你倒是不惦念自己的兒子公子壽怕是不想見你便罷了,公子朔與你關系應該尚可”莊姜撫了撫她的發尾。
宣姜表情微微板下了臉“原本我以為公子伋死后,會是壽成為太子。可惜他”
她沒有再繼續往下說了。
“公子朔有什么不好,他重回衛國執掌大權,公子頑才能更安分地留在你身邊。”諸兒微揚起下巴,神色一片坦然,“看你的意思,寡人送他歸國還是錯了不成”
“你助他復位究竟是為了你自己還是為了我,你當明白得很。”宣姜譏諷道,側過頭便當諸兒不存在。
魯莊公元年其實沒什么大事發生,除了文姜回來待了一陣又走之外,就是為了迎接即將嫁到齊國的王姬,在宮外或者是城外特意建了王姬將要居住的館。之前說到,紀侯之女給周桓王續弦是先到魯國再被接走,王姬將要嫁往他國也是一樣。
王姬要先來到魯國,而魯國國君會負責為王姬主婚,周天子自己則不參與。因為王姬是要嫁給諸侯的,諸侯和天子地位不等雖然現在周天子的實際地位也就那樣吧,但是禮制還是禮制,你總得給吉祥物一個面子吧。
這里有一個小小的問題,關于這位王姬究竟是嫁給誰的。從莊公二年我們會知道,齊國上一年娶了一位王姬,這一年又死了一位王姬。而根據禮記檀弓下記載,這位王姬死后,魯莊公為她大功。
所謂大功,是服喪的一種標準。可以確定的是,周女從魯國出嫁,雖然日后魯侯會為她以堂姐妹的標準服喪;但是齊僖公的夫人如果是王姬,那也不可能是魯莊公為她送嫁。而給外祖母服喪已經不用大功了,她一定不是齊僖公的夫人。
也就是說,如果去世的是莊公一年來的這位王姬,她嫁的不太確定是齊國的哪位公子;然而齊襄公對自己的弟弟們,呃,其實應該很不咋地,不然公子小白和他哥公子糾怎么會逃出國。如果不是同一個人,那她勢必是齊襄公的妻子。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是,齊桓公確實有一位妻子是王姬,但她是莊公十一年齊桓公來魯國迎接的所以果然還是,是同一個王姬,而且是齊襄公的續弦的可能性比較大。嘖,想想還有點刺激的,我合理八卦文姜不想看到她所以才又去齊國可以嗎
王姬來魯是在夏天,出嫁是冬天;文姜是三月出發去齊,四月開始才是夏天;莊公二年其實文姜也又去齊國見齊襄公了,這次去是冬十二月,王姬則死于秋七月。當然,這種就純屬腦補了,野史怎么來,就是這種無根據但又看起來合情合理的猜測。
“聽起來真的很有道理啊,這個時間。”宣姜笑道,她半掩著唇,眸如秋水,卻全然透著幸災樂禍的意味,“諸兒,你在后人心中的形象似乎也太差了些,她就差說你謀害王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