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當了這么些年鄭國之君,他倒也不是還迫于他君父的尊嚴,只是畢竟是親生父親,對他也沒有什么虧待之處,他卻為了一己私欲與宋國聯手,毀了鄭國算是小霸一時的大好局面。
如今在一切終結后回望這前半生,后悔當然是不曾的。但見過自己的兄長和君父、又聽聞過各國興衰后,突難免有些唏噓,氣勢上便弱了。
回到這場長勺之戰上,在曹劌的幫助下,魯國成功打贏了這場戰役,但是這并不代表魯國比齊國強哈。這個時期的戰爭很少會傷筋動骨,所以一場仗的輸贏其實影響不算很大,也不能代表兩方的強弱。當然,內部爭君位的戰爭不算。
又過了幾個月,齊國不甘心,聯合了宋國一起又來攻打魯國。魯國的一位大夫表示,宋國軍隊看起來不太行,我覺得可以打。宋國敗了,齊國應該也會退兵。于是提出親自帶兵出征,但是被魯莊公拒絕了。
但是這個大夫可能是真的很有戰略眼光,覺得不能錯失良機,于是私自出兵,還用了個小計策,在馬上蒙虎皮以擾亂敵軍馬匹。魯莊公沒辦法只能跟著他一起發兵。最后倒也確實取得了大勝,齊國也順勢退兵。
但不是我說,你們魯國國君是不是不太對勁,為什么一個兩個的,大夫都不聽號令就出兵啊最初魯隱公確實有弱點也就算了,魯桓公魯莊公都是正經繼承人吧。只能懷疑魯國的公族可能確實就更強勢,或許存在什么傳統因素,未來的三桓算不上特例。
“三桓”文姜微微蹙眉,這種稱呼幾乎是約定俗成的。她的丈夫魯侯允謚號“桓”,三桓只可能是他的兒子,也就是同的兄弟。
她看向同,對方居然露出了一副不以為意的表情。即使母子關系不佳,同也不至于在這權力之事上與她置氣,那便只能是他死后,他自己也不知其中細節。想到這里,文姜毫不客氣地收回了目光,連去發條彈幕的興趣都沒有了。
遲早會知道的。
“魯之三桓”小白低低地笑了起來,卻沒有繼續說下去。文姜才懶得理會他的未盡之語,那都是她死后多久的事情了。就算這所謂的“三桓”中甚至可能有她的其他兒子,她也不甚在意。
接下來視線轉向楚國,終于要講到息夫人了。事情是這樣的,
陳侯呢,有兩個閨女,一個嫁給了息國國君,一個嫁給了蔡國國君。陳國是媯姓,所以我們將嫁去了息國的那位稱作息媯。
息媯出嫁的時候路過蔡國,這種事很正常嘛,蔡哀侯想著這畢竟是自己的小姨子,禮貌一下宴請一下也沒毛病,于是攔住了迎親的隊伍。但問題在于他見了息媯以后,態度很不端正,原文寫的是“不賓”,反正肯定是有所冒犯。
以至于息侯聽說這件事之后大怒,他想報復蔡國,但是蔡國好歹也是春秋時期有名有姓的國家,比不過大國總比你只因為息夫人出名的息國強。于是息侯搞了一出很離譜的劇情,別人是驅虎吞狼,他呢
他提出讓楚文王假裝來攻打息國,然后他向蔡哀侯求助,這樣楚國就可以順勢名正言順地攻打蔡國了。我只能說息侯可真是個小聰明鬼,人家楚國把他倆一起打了他都沒地哭去。楚文王當然答應了他的請求,傻子才不答應。
當然,這次楚國意外地很守信更正,暫時很守信。楚文王暫時沒打息國,只是把蔡哀侯給俘虜了,但蔡哀侯可不是省油的燈,他開始使勁給息侯上眼藥,極力跟楚文王夸息媯的美貌。楚文王毫無疑問選擇了順水推舟。
聽到這里,鄧曼不明顯地翻了個白眼。她在熊通面前向來是十分端莊得體的,哪怕是夫妻私下里也極少有此情緒化的舉動,此舉倒是讓熊通好奇地看了她好幾眼。
熊通并不認為他的兒子會僅僅因為女子美色而出兵,對于楚國來說,息國本也是遲早要下手的目標罷了,就像鄧國一樣。不過能讓他的妻子有如此這般的舉動,這息媯究竟有何特別
鄧曼像是猜到了他的想法,解釋道“脾性不合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