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公二十八年有兩件比較重要的事情,啊,終于可以不用講斷爛朝報了。雖然這么評價春秋好像有點太毒舌了,但是王安石這話還是有那么一點道理的,畢竟春秋是真的會沒前沒后來一句結盟、結婚、戰爭或者災難。
其實這些事情中除了天災對于歷史事件影響稍微小點,別的很可能都會引起一系列我們耳熟能詳的連鎖反應。但是春秋并不會寫。所以為什么要和左傳一起看,原因就在這里了。
ok閑話不多說這就開始我們今天的內容。先來點廢話內容,齊桓公去伐衛了,這件事是和莊公二十七年,周惠王賜命后的請求有關。周惠王因為衛國曾經擁立王子頹而懷恨在心,齊桓公收了好處就自然出兵了。
衛國是什么臭魚爛蝦,放到春秋這本書記載的年代之前可能還算個強國,自然打不過齊國,被好好教了做人,最后只能花錢消災,賄賂齊國才把這尊大神送了回去。
唯一比較搞笑的事情是,嗯,衛國現任國君衛懿公是齊桓公的甥孫。是的沒錯,齊桓公的姐妹是宣姜,宣姜的兒子是衛惠公,就是那個二子乘舟故事中的反派公子朔,然后衛懿公又是衛惠公的兒子。
啊外甥和侄子的區別就兄弟的孩子是侄子,姐妹的孩子是外甥。這個是我們今天的叫法嘛,正常的詞匯不也是舅甥和叔侄。衡量這個關系的時候不以當事人自己的性別轉移哈,當事人自己是男的女的都不影響,所以衛惠公也是文姜的外甥。
扯遠了,想當年衛惠公因為二公子之亂而下臺,齊襄公親自為他撐腰把他送回衛國重新上位;如今齊桓公因為周惠王的要求親自伐衛,完全不顧骨肉親情。不過有一說一他倆關系確實比較遠了,何況賜命這種東西對霸主還是很重要的。
文姜笑著擁過妹妹的肩膀,刮了一下宣姜鼓起的臉龐“好啦,別生氣了,你對朔那孩子都不見得有多上心,更何況是他的孩子。”
“就算不喜那也是我的孩子”宣姜嘀嘀咕咕地抱怨,又瞪了小白一眼,“還是諸兒好,難怪姐姐更喜歡他。”
“你啊,說什么呢。”文姜哭笑不得。
好,開始今天的大招晉國的連續劇從莊公二十八年開始連載,但是追溯要更久一點。晉獻公年輕的時候其實娶過妻,是賈國女子,但是他倆沒孩子。正妻沒孩子,那自然就要考慮其他兒子了,這很正常。
不,等等,我感覺這不太正常。賈國好像是姬姓啊晉獻公你是不是人不太對勁啊賈姬無子就算了,大戎狐姬生了重耳,她的妹妹小戎子生了夷吾,驪姬生了奚齊,驪姬的妹妹生了卓子敢情除了太子全是姬出啊
在這個崇尚同姓不婚的年代,晉獻公不愧是作出了盡殺父祖輩的群公子,再盡逐子輩群公子的猛人,兒子們的親娘幾乎全都姓姬。也挺好的,充分證明了當時流傳的“同姓生而不蕃”只是個謠言,看看,他姓姬,還和姬姓女有這么多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