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又繼續道,我聽說過“國家將要滅亡,一定是根本先遭到顛覆,然后依附其上的枝葉也會一并凋零。”這句話其實可以參考詩大雅蕩,原文是“顛沛之揭,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拔”,很有異曲同工之妙。
嗯,仲孫湫的勸諫當然不止這點。接下來說的是,魯國還沒有放棄周禮,所以不應該動它。君上您一定要解決魯國當前的麻煩并且親近這個國家,親近有禮的國家,依恃穩固的國家,對內部離心的國家用間,滅亡昏亂的國家。
這才是霸王之道啊
“哦霸王之器,仲孫如此直言敢言,竟還留存至后世。小白,你的野心是不是過于昭彰了。”宣姜頗有幾分挑釁之意地道。
小白聞言只是一笑,甚至怠于再與向來看不慣自己的姐妹多言。他所思所為如何,后世又是怎樣評判,并不會因宣姜的三言兩語而有所變化。
“野心勃勃啊齊侯。”毫不客氣的聲音響起。
斗榖於菟聞言起身行了一禮“王上。”
“原是楚子。”小白也十分刻薄地道。
盡管楚國為子男之爵,但是眾人對之前的幾位楚國國君都保持了克制的態度。然而熊惲甫一出現便直以“齊侯”而非“齊公”稱呼小白,擺明并不想與他維持和諧的關系。
不過那也是自然,畢竟他們二人在位時確實有過不小的摩擦。
說過齊國的“霸王之器”后,接下來是晉國的努力。晉獻公創建了二軍,自己帶領上軍,又讓太子申生領導下軍。周禮夏官中載,一萬兩千五百人為一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晉武公時元年時還是一軍,莊公十六年時周王承認曲沃武公為晉侯時,就允許他建一軍,也就是小國的標準。到現在閔公元年,晉武公之子晉獻公又建一軍,已是次國的標準。
晉獻公、太子申生分別率領上下二軍,又讓趙夙駕駛晉獻公戎車,畢萬擔任戎右。一起攻滅了耿國、霍國和魏國。其中耿國為姬姓或嬴姓,霍國和魏國為姬姓。根據晉語一,霍國是太子申生的下軍攻下,而另外兩國才是上軍。
因此晉獻公封賞的時候,為太子申生修筑了他所鎮守的曲沃城,當然曲沃作為曲沃一脈的圣都,原本估計就有城,這次就是又修了修;又將原本耿國的土地賜給趙夙,魏國賜給畢萬,封他們答復的爵位。
很明顯,這兩位就是日后魏國和趙國的始祖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