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扯太遠了,吳太伯作為原本的繼承人,主動在知道親爹的心思后遠赴南蠻避讓,一方面保全了自己,畢竟想要廢長立幼肯定是要對長子動手的;一方面也保全了名聲,和親爹起沖突無論如何都不合適;同時又在南蠻另起爐灶,自己過得也不算太差。
某種程度上,雖然不如自己直接即位,但也是得了善終,活得也還不錯的一個好結局了。士蔿希望太子申生能夠像吳太伯一樣,在他爹晉獻公已經動了不好心思的情況下避開,最后得一個善終。
“真是狠心啊,那可是自己的親子。”熊惲用夸張的語氣道。
詭諸不動聲色,就好像后世之人和熊惲所述的事情都全然與他無關一般。然而他沒有對此作出反應,卻有旁人出聲回應。
“不比楚王,為親子所殺,古往今來也未見幾人。”
聽到這個聲音,熊惲眉頭微皺,頭也不回便篤定道“公子重耳。”
“縱是城濮一敗,楚王依然不愿稱寡人為,晉公。”來人的語調清朗而慵懶,對自己的對手尊重卻也保留了勝者的高傲。然而待他走到詭諸身后,方要開口卻又沉默了。
有人靠近,詭諸自不可能沒有發現,但他也同樣沒有回頭。
士蔿的話申生當然是沒有聽啦,聽了也沒有后面那么多事了。當然,這時候士蔿也只是很有預見性而已,晉獻公還沒有打算這么快就動手。所以接下來話鋒一轉,又說到了畢萬,也就是剛才說的魏國的先祖。
卜偃,其實應該是叫郭偃,但是他的官職可能是卜,所以這樣稱呼他。韓非子南面篇中將他和管仲并稱,認為如果沒有這兩人,齊桓晉文無法稱霸。卜偃做了個預言,不同于士蔿是從事實推斷,他這多少是帶點玄學的。
他說,畢萬的后代一定會很有權勢,萬是盈數,魏即是大,從這里開始對畢萬的賞賜,是上天的啟示。天子被
稱作兆民,諸侯被稱作萬民。今天用魏來給他命名,又伴隨著盈數,會有很多人跟隨他。
首先是這個魏和大的關系,可能和古音古字互通有關,因為有的左傳本是“巍峨”的“巍”,這個字確實是高大的意思。至于命名,前面說到畢萬得了魏國做封地,既然被封在魏,他就可以用封地做氏,稱魏萬,后代沿襲魏氏。
關于畢萬的不凡其實還可以再往前追溯,當然這又是我們說的開國始祖的傳說了。說的是畢萬對自己為晉國效力這件事卜了一卦,卜出了屯之比,也就是屯卦變成了比卦。屯卦是震下坎上,比卦是坤下坎上,也就是第一爻從陽爻變成了陰爻。
解卦的人說,這是吉象,屯卦昭示險難所以更堅固、比卦親密因而可以進入,還有比這更吉利的嗎去晉國一定能讓家族繁盛。
這后面還有一系列解卦,我一點一點引。首先是“震為土,車從馬”,坤即是土,這里指變卦是震下變成坤下。震代表車,坤代表馬,變就是從,所以“震為土”就是“車從馬”。
接下來先單獨看震,“足居之,兄長之”,震又是足,又是長男;再單獨看“坤”,“母覆之”,坤是母;最后看“坎”,坎即是眾,且坎數為六,變卦前后都沒有變,所以“眾歸之,六體不易”。
卦象就是這么模糊的東西,大概意會一下連起來就是說屯之比這個卦象,預示著有車馬、土地、兄弟的助力、母親的生育,又有眾人依附和足夠供養這一切的疆域,也就是說家族會興旺,福祚綿長。
這個卦象“合而能固”,意思是合眾民而能固守;“安而能殺”,坤即地所以說安,震乃威武之象故而稱殺,即有惠有威,能生能殺。這種描述多少是有統治者的意味的,所以最后總結說是“公侯之卦”。
公侯的子孫,一定能夠重現先人的地位。而這些有名有姓的人,哪個祖上不曾顯赫過呢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