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說的是卜的結果,接下來是筮的,筮的結果就是每次解讀都很痛苦的八卦。“大有之乾”,即大有卦變成了乾卦。大有是上離下乾,乾則是上乾下乾,也就是從下往上數的第五爻從陰爻變成了陽爻。
乾為父、離為子,所以大有之乾意味著子與父同德,無改其父之道;乾為君、離為臣,則大有之乾又代表臣與君同心,在君左右。
所以筮者是的現在不叫他卜人了改叫他筮者,意會意會筮者給了個明確的解讀,就說季友會與他父親一樣尊崇,臣民如同敬畏國君一般敬重他。最后等到他出生的時候,由于手上有“友”字,因而名為友。
上一個提到手心紋路的人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是季友往上,呃,是他爹魯桓公的母親仲子,宋武公的女兒,因為手心有“魯夫人”三字而嫁與魯國。但是由于魯桓公年紀很小的時候惠公就死了,所以桓公的哥哥隱公代為執政。
好了,魯國的連續劇暫時說到這里,接下來轉場去衛國,我們先回憶一下衛國劇情發展到哪里了。從當年衛宣公搶兒媳婦開始,到搶來的宣姜生了倆兒子,想讓自己兒子上位,準備整死原本的未婚夫公子伋。
然后搞事過程中,宣姜的大兒子和公子伋一起死了,小兒子衛惠公成功上位,但是中途還被公子伋的同母弟弟公子黔牟趕下臺,靠著自己舅舅齊襄公幫忙才重新搶回衛國國君的位置。
而衛惠公下臺的這些年里,他娘早改嫁了,嫁的還是公子伋的另一個同母弟弟公子頑。雖然當年改嫁多少是強迫了人家,畢竟不是誰都樂意娶小媽,還是害死自己哥哥的小媽aka哥哥原本的未婚妻。
但是這兩口子可能感情還真的不錯,連生了五個崽。嗯,這是前情。此時衛國的國君已經換成了衛懿公,宣姜和公子頑可能已經死翹很多年了,畢竟距離衛惠公第一次繼位時間已經過去了四十年。
衛懿公這個人吧,十分之不靠譜。狄人伐衛,伐就伐了,那就打唄然而由于衛懿公非常喜歡鶴,甚至給鶴以卿大夫的待遇,以至于戰前,原本應該是國家堅實后盾的國人們十分不滿。這甚至都算個典故了,“衛懿公好鶴”。
他們直接撂挑子不干了“讓鶴去啊鶴有爵位榮祿,我們怎么能作戰呢”
前面說過,這會兒還沒有常備軍的說法,軍隊里基本都是國人,多少和貴族都有點血緣關系。他們從宗廟領取武器裝備然后作戰,是國家的根基。結果衛懿公把他們都得罪了,這場戰爭的結果已經可以預見了。
但衛懿公身邊終究還是有幾個忠臣的,比如石祁子。這人是石碏的族人,石碏我們也提到過,是在衛國的公子州吁之亂中,最后擁立衛宣公上位的人,是個大義滅親、因為兒子支持州吁都下手了的狠人。
衛懿公將玉玦給了石祁子,又給寧莊子箭矢,然后拜托他們守城,言辭懇切,然后也還是安排了一系列人的作戰部署。但最后還是輸了,畢竟基層作戰單位都沒有了,光有將領有什么用呢
輸了之后衛國干脆被滅國了,更離譜的事情是衛國本來不至于敗得這么徹底,還是因為衛懿公不愿意將他的旗幟收起來,導致他自己也被咔嚓了。已經到這個份上了,衛國的遺民依然還在苦苦掙扎。
狄人囚禁了衛國的兩位太史,想要利用他們追趕剩下的衛人。于是太史們說“太史的職責實際上是執掌祭祀,如果不讓我們走在前面,就無法得到衛國。”“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嘛,所以狄人接受了他們的說法,讓他們先于軍隊而行。
等到了衛國都城,太史們告訴城守,狄人這次是無法抵御了,于是趕緊抓住夜晚的機會讓國人們逃跑。狄人于是徹底進入了衛國,并且繼續追逐衛人,被迫又打了一場并且依然輸了。
但是我們都知道衛國其實還是延續下去了,不然后來哪來的戰國時期諸位衛國人才。而之所以能夠延續,說到底還是與齊國有關。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