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這個叫嬴政的如此執著,言羽陽也不太想打擊學生的求知欲。
于是他想了個這種的辦法。
“這樣吧,下節課之前,我們就把第一單元的隨機測驗給考了。誰拿到第一。我們就抽十分鐘出來解答他的問題。嬴政同學如果想知道雜交水稻是怎么一回事,下次測驗請拿下第一。現在,我們繼續把注意力回到原始農耕上。”
秦始皇嬴政好的,老師。
不止是嬴政,幾乎是所有朝代的皇帝都想得到這個叫雜交水稻的東西。
若是能得到這個東西,百姓們何愁吃不飽飯,又何須再擔心天災人禍鬧饑荒。
“隨著社會文化的逐漸發展,除了種植農作物,人們還逐漸將飼養家畜也納入了范疇中。”
“大家都知道,飼養家畜是為了吃肉,在吃肉之前要選擇將家畜殺死。現代人能熟練的使用刀具。但以當時的社會發展程度來說,使用刀具顯然是一個不現實的事情。于是磨制石器他出現了。”
“磨制石器、飼養家畜和農作物種植是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同樣的,使用磨制石器的時代,我們將他稱為新石器時代。”
“前面有提到過,居住在長江流域附近的人選擇了種植稻,而在長江流域附近考察出來的遺址,又以河姆渡人遺址最具有代表性。”
“在這一處遺址里我們發現了很多東西。他們會搭建房屋、會使用天然漆、能制作簡單的樂器、玉器和陶器,還會使用農業工具進行耕種。而豢養的家畜也有豬、牛、狗等品種。”
“而河姆渡人搭建的干欄式建筑,是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筑,同樣的,在這里還發現了人類史上最早的木構水井。”
“這樣看智人的發展速度還是很快的,從三萬年前還住山頂洞穴的山頂洞人,到七千年前會打井搭房子的河姆渡人。可以說是實現了質的飛躍。”
“一般提到了長江,那就不得不順帶提一嘴黃河,這兩條河流對中國人的意義都十分之重大。而在黃河流域,同樣有著一處距今約六千年原始聚落的遺址,半坡遺址。”
“和河姆渡人不同的是,半坡遺址居民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又經過了一千多年的發展,和地域的不同性,半坡遺址的居民們已經學會了制作彩陶、用弓箭和長矛捕獵、用魚網捕魚、制造骨器和角器,還會簡單的紡織和制衣。”
“在距今約五千年的時候,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就進入了早起文明社會。”
“第二課的內容大概就是這些,接下來同學們翻到第三課。第三課講完后我們第一單元就結束了。”
“第三課相較于前面兩課,相信對大家來說會更好的掌握。我們經常自稱為炎黃子孫,第三課說的就是黃帝和炎帝。”
“第二課我們說到過,黃河流域周圍已經出現了聚落。而這其中幾個較大的聚落則分別是黃帝、炎帝和蚩尤的聚落。”
“這些部落之間相互攻伐、又不斷合并。黃帝一生征戰五十多次,從無敗績。而這五十多場戰爭中最值得講述的就是阪泉之戰和逐鹿之戰。阪泉之戰中黃帝打敗了炎帝,將炎帝的部落并入自己的部落。”
“神農氏和軒轅氏就此達成結盟,這就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了。而在逐鹿之戰中,炎黃聯盟勝了蚩尤。蚩尤就是傳說中的那個大反派,用食鐵獸,也就是咱們現在的國寶熊貓當坐騎那個。當然了,這就是個傳說,老師隨便說說,你們隨便聽聽。”
“蚩尤的部落并入炎黃聯盟后,這就是華夏族的雛形了。而炎帝和黃帝各自的發展方向也不同,炎帝更注重農業,黃帝則更偏向于手工業。”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已經到了原始社會的晚期水平,部落里的人不但會煮鹽、制陶、紡織、懂音律、還會煉銅、造船、發明弓箭。倉頡造字就是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但這些都是傳說中的事,所以同學們,提到這些事,要用到相傳兩個字。”
“而在黃帝之后,又有堯舜禹這么三位部落首領。人們常說三皇五帝,黃帝、堯和舜,就分別是五帝之中的三帝。”
“和后來那些朝代里你們見到的那些皇帝不一樣,后面實行的都是世襲制。這會講究的是能者為先。所以這會部落實行的是禪讓制。”
“這也是禪讓制和世襲制最大的區別。世襲制怎么樣都繞不開一個叫血緣的東西,而禪讓制則是一種民主推選。”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