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王世充的主力部隊,雖然最后都是轉危為安,但是,能避免還是要盡量避免啊。
他試圖確定是哪一次外出發生的事情,但沒能成功,因為最近一鳳經常帶著騎兵部隊出去,他也不能一直攔著啊。
這一次,李世民跟之前一樣,就帶了千余人,李盛跟著出去了好幾次都沒事兒,那種警戒感也消散了很多。
今天像往常一樣,李世民帶軍往遠處去勘測地形,但是今天的一鳳運氣就不太好,遇到了地方主力軍。
為什么系統不播報呢
對此,李盛得到的答案是他們的主系統給他們開了大會,強調它是資料收集系統,為了保證任務的順利進行,他會在必要的時候提醒并且采取措施保住宿主的命;但它不是戰場輔助系統,不能一直幫助宿主躲避敵人,這樣不利于戰爭場面多樣化。
于是,李世民就猝不及防地跟對面的單雄信對上了。
看著對面那黑壓壓的一大片,李盛頭皮都有點發麻,怎么倒霉到這種地步啊
兩邊一打照面,那邊單雄信就憑借著人數上的優勢圍了上來,打算把這支唐軍吃掉。
真是狂妄,帶這么點人居然就敢出來亂跑,還跑這么遠,真是天將功勞啊
單雄信對比了一下兩方兵力,自覺優勢在我,于是信心滿滿地沖了。
李世民也驚了一下,但是他畢竟身經百戰,見多識廣,于是迅速穩下來,組織己方軍隊迎戰。
此時,兩方兵員的戰斗力差值就顯示出來了,李世民這邊雖然人少,但能留名后世的天花板級別的騎兵隊,那戰斗力絕對強悍,雖然被單雄信的軍隊圍住了,但是這支騎兵隊硬是沖出去了。
李世民還讓大軍先撤,他親自殿后,手持一把大弓,連射連中,敵軍不得近身。
這弓有多大呢
唐代騎兵用的是角弓,使用木材、牛角、動物筋腱膠合而成,形制結構更緊湊,能量效率高,適合在馬背上使用。
后世沒有關于太宗執弓的圖畫傳下來,但唐朝梁令瓚曾有一副五星一十八星宿神形圖,上面畫了很多唐朝時代的弓箭樣式。
從圖上可以看出,騎著馬的人手里拿著的角弓,有半人高,而李世民的弓,與常人又有所不同。
“弧矢制倍于常”,一鳳的弓比正常角弓還要大很多,起碼在馬上的時候,這張弓豎著的時候跟人都差不多高了。
而能用得上這樣的弓,李世民臂力也相當強,李盛看著那支箭射出去,挾著勁風,洞穿一人后直接把人帶下了馬,這穿透力
要不是這會兒情況緊急,李盛高低得嚎一聲捧捧場。
在李世民連續射了幾箭后,周圍的兵士都心生怯意,這上去就是個死啊,誰的命也只有一條,雖然在戰場上都是提著腦袋干活,但是正常人還是想繼續提著而不是扔了的。
見此情景,李世民收了大弓,拉緊了韁繩,李盛以為他要走了,但不是,一鳳聽到身后傳來的馬蹄聲,知道援軍已至,于
是手持長槊,猛地沖向了敵方陣營
雖然平時沒事兒的時候李盛經常自作主張跑來跑去,但是在戰場上他可聽話的很,一鳳指哪打哪兒,這會兒他立馬就知道,一鳳這是打上頭了,行行行,好好好,不就是浪嗎你要炫,那我就陪你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