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節是大魏最重要的節日,一整年里,只有這一天晚上,大魏是沒有宵禁的。
宮中亦會舉行家宴,只是和除夕夜的那場家宴比起來,上元節晚上的這場家宴明顯潦草了不少。
家宴中的菜品,殿內的布置,宮中掛起的彩燈,都與去年上元節大體相仿,毫無新意可言。
后宮第一人,總攬宮權的賢貴妃如今實在提不起興致,她忙著為兒子去青州就藩做準備,也沒有精力放在上元節。
在目前的后宮中,賢貴妃是公認的第一人,但誰是后宮第二人便有爭議了。
同在貴妃位上的柔貴妃,育有兩子兩女的淑妃,前者位分更高,后者子嗣更多,出身更高。
賢貴妃、柔貴妃、淑妃堪稱為后宮三巨頭
奈何后宮三巨頭的兒子們,一個也沒落下,都在此次出宮就藩之列。
賢貴妃把不高興擺在臉上。
柔貴妃卻是始終揚著笑臉,只是眼睛盯著桌上的膳食看,盯著舞姬的裙子看,盯著斜上方胖乎乎的鯉魚燈看,就是不像往年那樣偷偷瞄向皇上。
在兒子大婚前夜冷著一張臉,恐怕會傳出不喜兒媳的謠言出來。
淑妃笑得溫婉又內斂,只是席間頻頻望向兩個兒子的方向。
三巨頭不高興,余下的宮妃也沒幾個能歡喜的起來。
有兒子的,若是兒子排行靠前,那離別就在眼前,若是排行靠后,離別之日也不會很遠,畢竟依著祖宗規矩,皇子成丁便要去封地就藩了。
以前皇上不放人,都知道皇上舍不得兒子,她們只有歡喜的份兒。
可如今皇上為了太子,便顧不得旁的皇子了,也顧不得她們這些人。
有兒子的苦,沒兒子的,也苦。
以前還有個盼頭,宮中女子誰不希望能生皇子,皇上雖然四十有七,可尚能拉得開十三力的弓,十三皇子也才只有兩歲,沒兒子的年輕宮妃人人都盼著懷孕生子呢。
可除夕晚上,天幕上的后世之人說了,皇上一生只有十四個兒子,其中還有一個沒養活的。
也就是說她們這么多人,再加上之后選秀進來的新人,就只有一個人能生下皇子,小皇子還不一定養得活。
許多宮妃都是第一次意識到,看起來精壯的陛下,其實已經老了。
宮妃不高興,皇子們亦不高興。
從二弟到七弟都將在這個月離開京城,太子惶恐不安的心安定下來了一半,另一半卻還籠罩在廢太子的陰影下。
成丁的弟弟們被打發走了,可能廢太子的只有父皇,如果天幕之人說的都是真的,那在后世之人知道的那段歷史里,他是被父皇廢了的。
太子之位眼下是保住了,但這些日子他卻始終如履薄冰,父皇若是能早早的把位置交給他便好了。
這樣的場合里,太子喝的不是酒水,而是加了蜂蜜的牛乳,除夕夜之后他就再沒睡過一個好覺。
“將這碗石蜜餡的圓子給太子送過去。”
慶德帝在眾人面前毫不吝嗇地展現對太子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