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的加訓確實是理論教學。
或者說,是對個人評估報告的一個更細致的分析。
這種分析,對a組和b組來說是不太需要的。在立海大內部,仁王本來就會定期出具類似的報告,并且隨時隨地解答學生的疑問。冰帝那邊則是跡部找了專業團隊,榊教練本身的理論能力也很高,也會輔助進行正選的能力分析。
b組中還有其他學校的球員,但松山和崎本的個人能力確實很平庸,伴田教練教導他們的方式已經算是條件下的最優了,沒什么需要調整的地方。不二和佐伯則是本身的天賦足夠,又并不以網球為理想,那么過于深入的分析對他們來說也不那么必要。
仁王對立海大正選們的要求,其實是自己能夠定期給自己做評估報告并且進行自我分析和調整,所以他只會引導學生,教導他們分析方法。
現在對d組的“理論教學”,其實只是幫助他們分析。如果球員有心學習,或者決心深入研究,那么自然也會從仁王的教導中學到具體的研究模式。
不過在場的球員們大多數只是一邊聽一遍逐漸茫然。
我在哪里,我在做什么,我在上什么講座嗎
同樣到場的榊教練聽得津津有味,還就理論部分和仁王進行了討論。
而d組的球員中,慈郎已經昏昏欲睡閉上了眼睛,其他人也聽得很辛苦。大石還在堅持,并且看著自己的分析報告偶爾適度提出疑問。唯一精神抖擻的成員只有乾,不斷在筆記本上奮筆疾書。
訓練營的第二天,算是正式開始集訓。
仁王在早訓前公布了教練組決定的每一組的隊長“是根據你們昨天的訓練情況和表現決定的。當然,如果隊員有疑問,也可以內部進行調整,但我希望被指定的隊長能夠安撫好自己的隊員,這是我,是教練組對你們的期望。”
“之后的訓練中,隊長會負責隊伍調度,制定出場名單。每一次排位賽結束,都會重新指定隊長,進行人員更換。”
隊長會承擔更多責任,除此之外,還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在安排出場順序時,該把自己安排在什么位置是以隊伍的利益為主,還是先保證自己能夠晉級
如果由教練組來指定每一組的出場名單,那大概率能保證每支隊伍發揮出最強的力量,但那樣就無法發揮出球員的主觀能動性了。每個球員都有自己的喜好和信念,自然還是內部自行決定出場順序更好。
從仁王的角度,只有最終入選a組才能成為代表隊成員,那么每個人都應該想辦法在最容易勝利的位置出場才行。但怎么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呢每支隊伍的隊長應該有所決斷。
a組的隊長是幸村,b組的隊長是跡部,對他們來說制定出場名單并不難,并且兩個人本身帶隊經驗豐富,在關東地區也有不小的聲望。
對跡部來說,唯一的難題大概就是要不要堅持在單打一出場。
c組的隊長是橘,d組的隊長是大石。
理論上選擇隊長應該參考原本球隊的結構,比如本身是部長的更容易被指定為隊長。c組里只有橘是不動峰的部長,“九州雙雄”的名氣也很大。仁王知道橘因為心理創傷發揮不出全部實力,但如果他能夠表現出隊長的風度來,也算是一種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