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暗暗猜測,莫非陛下春獵遇刺后轉了性子,決定給蕭氏示好
可能是極大的。
畢竟蕭氏是否站在皇帝身后,都是看在蕭老夫人的面子上,壽宴禮重,自然博得老夫人喜愛。
一名文官撫掌感慨,“唉,蕭老將軍在天之靈,看到今日不知是何等感想”
有知道實情的人也低聲附和,“當年因蕭老將軍護佑福城的子民,自愿兵敗舍出一城,被世人口誅筆伐,先帝為平眾怒將蕭老將軍推出去游街示眾,斬首以平民憤。”
“經此一事,我本以為蕭氏再也出不了將才,誰能想到,他蕭崇江十三歲就敢上戰場帶兵,還一帶就是這七年之久,做成了常勝軍”
“是啊,唉,莫說了,你我如今不過芝麻大小的官,都要慎言。”
姬洵坐在宴席之間,飲著酒聽了不少趣事兒,都挺有意思的。
一位粉衣的丫鬟走到姬洵身邊,聲音嬌嬌滴滴地,“爺,我們老夫人有請,請您隨奴婢來。”
姬洵跟上去,穿過前堂走到后院,這里比前院空曠許多,武器架子成排,木頭人大大小小二十余個,遠處還有個靶場,只可惜夜色深了,看得不清晰。
丫鬟推門,姬洵跟著走了進去。
堂屋內,蕭家親近的旁系都在,見到姬洵,頓時都跪在地上,連呼,“陛下萬福”
一位頭發花白,膚色微微蠟黃,面目慈和的老夫人正站在門后,她顫顫巍巍地也要跪下來,“拙婦蕭英蓮,見過陛下,陛下萬福”
姬洵上前一步,將人扶了起來。
他便是想死,也萬萬沒有讓老人給他跪著折壽折死的想法。
“夫人何必行跪拜禮朕只是來看看你身體如何,太拘謹了反倒不好,都起身說話。”
蕭老夫人眼眶紅了,渾濁的眼睛看著姬洵,她告罪道,“陛下這傷都怪臣婦沒用,我那孫子遠在關外鞭長莫及,害得陛下在京中孤立無援,陛下,都是臣婦有罪。”
姬洵一看這氣氛要向下滑了,好端端的過壽何必談這些呢。
他不動聲色笑了下,陪蕭老夫人坐到一邊,故意似嗔似怨,抱怨兩句,“啟胤事情辦得好,他便借機央求朕,說什么陛下必須過來陪祖母慶壽,不答應就纏著朕,跪在殿前不肯走,多惱人。”
“要不是他有兩分用處,朕用著順心,早罰他去做看門的了。”姬洵拍了拍老夫人的手,笑了一笑,“這事朕不插手,端看老夫人教訓他。”
蕭老夫人活了八十多歲,如何聽不出陛下言語之中的喜愛維護之意,分明是借著敲打
的話,表明了蕭啟胤如今受寵的地位。
蕭老夫人擦了擦眼角的淚,心酸地笑了下,那孩子愚笨,讓陛下費心了。
16想看提筆就忘寫的朕偏要死穿書第22章嗎請記住域名
蕭家其余人互相看看,沒想到蕭啟胤這一支居然走了狗屎運,攀上了皇帝
雖說蕭家現在因為蕭崇江,在京中不說橫著走,但總歸是過得極為滋潤,可因為蕭老將軍的事情,如今蕭氏旁支從文從商,除了蕭崇江外竟然再無一人從武。
蕭啟胤這孩子自小將堂兄當榜樣,硬是扛著父母打罵,一路做到了殿前衛。
本來蕭家沒人將這孩子當回事,可今日蕭老夫人大壽,他居然幾句話就能將陛下請出宮來。
蕭氏眾人心情復雜。
姬洵不欲久留,主要是他一個皇帝擺在這里,蕭家的人好好的親人聚會便變了滋味,誰都拘謹,他便叫來蕭啟胤。
“馬車在蕭府外,你不必送,朕出去散散心,待夠了自然會走,好好陪陪老夫人。”
蕭啟胤臉紅透了,不知道是喝醉了還是高興的,抿著嘴直樂,說話都有點發飄,
“好,好,謝謝陛下,臣今夜,特別高興”
“傻樣。”姬洵不輕不重笑罵了一句,“行了,回去吧。”
陛下待他真的好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