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早就知道義兄惠盎在宋國朝中地位極高,卻人緣亦極好,但因為此前并未親眼見識,因此心中也沒有多少概念,直到他今日見到太子戴武領著一干群臣親自出迎,這才意識到惠盎在宋國朝中的人脈與人緣——幾乎到場的所有賓客、所有宋國臣子,都跟在太子戴武身后迎接惠盎。
這一幕,讓蒙仲不禁聯想到了一個人,即他頗為尊敬的趙國國相,肥義。
他感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肥義、惠盎二人真的很像,不是指外貌或者地位,而是指他們的品德以及受人尊敬的程度。
“這幾位……”
就在蒙仲暗自比較著惠盎與肥義二人時,太子戴武亦注意到了跟在惠盎身后的蒙仲、樂毅、蒙虎三人,臉上帶著一絲困惑看向惠盎。
見此,惠盎便介紹蒙仲三人道:“此子叫做蒙仲,乃是臣的義弟,莊夫子的弟子,這兩位是我義弟的同伴,蒙虎、樂毅,皆是非常出色的年輕人。”說著,他用眼神示意蒙仲幾人向太子戴武與此間的群臣行禮問候。
見此,蒙仲幾人當即拱手行禮:“在下蒙仲(蒙虎、樂毅),見過太子。”
有些出乎蒙仲、蒙虎、樂毅三人的意料,太子戴武竟然朝他們拱手回禮。
不得不說,迄今為止蒙仲見過不少身份尊貴的人,雖然大部分人對他們亦是客客氣氣,但以端正的態度正經向他們回禮的,這位宋國太子還真是頭一個,基本上都是點點頭作為回應。
這讓蒙仲、樂毅、蒙虎三人稍微愣了一下。
而更讓蒙仲感到驚訝的是,太子戴武朝他們回禮的舉動看上去并不刻意,仿佛已成為一種習慣,這讓蒙仲忍不住暗暗稱贊這位太子殿下的禮儀。
稱贊之余,蒙仲暗自打量眼前這位太子殿下,只見對方大概三十歲上下,濃眉大眼,面龐剛毅,下頜還蓄著一小撮胡須,看起來頗有威儀,但由于這位太子殿下臉上掛著濃濃的笑容,因此又給人一種如沐春風般的親和感。
蒙仲暗自將這位太子與公子章、與趙王何相比,相比較對非親近之人過于嚴厲的公子章,太子戴武少了幾分嚴厲而多了幾分寬和,而與趙王何相比,太子戴武又不似趙王何那般看起來懦弱內向——當然,蒙仲內心知道趙王何其實并不懦弱,能狠下心腸坐視、甚至暗示臣子將自己的生父被逼上絕路的人,會是一個真正懦弱的君主么?
總而言之,相比較公子章與趙王何,太子戴武威儀與親和并存,簡直就像蒙仲初見時的趙主父那般,至少在蒙仲的個人感覺中,他對太子戴武的初印象,比對宋王偃要好得多。
當然了,他之所以對宋王偃的初印象極其不佳,主要是因為他的兄長死于宋國討伐滕國的戰爭,否則蒙仲對宋王偃其實倒也沒什么惡感。
“原來小兄弟便是惠大夫近兩年時常掛在嘴邊的賢弟蒙仲……”
就在蒙仲暗自打量太子戴武的時候,戴武主動與他搭話,雖然有表示親近的意向,但是又沒有刻意拉攏的痕跡,言行舉止頗為得體,讓人感覺很舒服。
片刻后,惠盎帶著蒙仲、樂毅、蒙虎三人到屋內就坐,見太子戴武帶著一干群臣去迎接其他的賓客,惠盎轉頭微笑著問蒙仲道:“感覺如何?”
蒙仲當然知道惠盎問的是什么,在仔細回憶了一下方才與太子戴武接觸的過程后,他由衷地說道:“自我走出蒙邑以來,還是頭一次見有人向我等回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