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切地說,并不止蒙仲,公孫豎的河東軍,魏王遫也決定重新補充至十萬人,畢竟河東(郡)維系著魏國一半的稅收來源,絕對不容有失——倘若失去了這片土地,那他魏國就再也無力阻擋秦國了。
而與此同時,蒙仲等人仍在前往方城的途中。
方城,它位于魏國最南邊的邊界,距離大梁約有六百里的路程,距離蒙邑則有九百里左右,可謂是非常的遙遠。
正因為路途遙遠,因此在臨行時,蒙仲決定先回蒙邑一趟,一方面看望老師莊子,一方面將愿意投奔他的蒙邑諸家族子弟一同帶往方城,順便將家中的母親、妹妹以及新婚的妻子亦帶往方城定居——畢竟若不出意外的話,蒙仲他們得在方城一帶居住很長一段時日。
因此在出發的時候,蒙仲就將隊伍分為了兩支。
其中一支由蒙遂、蒙虎二人率領,其中蒙遂暫時統率約一千五百名步卒,而蒙虎則與其副將曹淳,統率三百余騎兵沿途保護,這支隊伍先啟程前往方城。
而另外一支隊伍,便是華虎、穆武二人所率領的六百余騎兵,他們將沿途保護蒙仲、武嬰、樂進、樂續等人,先回蒙邑一趟,然后再追趕蒙遂、蒙虎二人的那支隊伍。
考慮到前赴方城任職的期限有足足一個月,因此蒙仲等人倒也并不著急。
至于蒙仲另外一位老師孟子那邊,時間就不算寬裕了,因此蒙仲在從大梁臨行前,便給孟子寫了一封信,大概地講述了一下他即將前往方城擔任城令的事。
大梁距離蒙邑,還是有段距離的,但由于蒙仲這支隊伍全部都是騎兵,因此倒也花不了多少時間。
倒是在穿越魏宋兩國邊境的時候,花了些工夫。
魏國這邊的關隘還好說,在蒙仲取出魏王遫冊封他為「方城令」的公文后,關隘內的魏國守軍立刻就改變了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這座關隘的守將,正是當初蒙仲前往魏國時,親自下關盤問他的那位守將。
僅僅不到一年的工夫,當初被他盤問過的宋國小子,居然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城的城守,不得不說那位守將亦是大感吃驚。
而相比較魏關這邊,經過宋國的關隘則更加麻煩,哪怕蒙仲說出自己的故籍、說明自己的來意,也無法說服那座宋國關隘的守將開啟關門放他們進入宋國。
最終,蒙仲只能讓蔡成、呂聞二人率領六百余騎兵在宋國國境外駐扎,而蒙仲則帶著華虎、穆武、向繚、武嬰、蒙橫、蒙珉等人返回蒙邑。
由此可見,雖然現如今魏國與宋國結了盟,但兩國的軍民彼此間還并不信任,因此那名宋將自然不會放任蒙仲麾下的六百余魏國騎兵進入國內——這是人家的職責所在。
暫時撇下了六百余騎兵后,蒙仲等人騎著馬,而蒙橫、蒙珉則乘坐戰車,雙方又趕了兩日路程,最終才抵達了蒙邑。
待進入蒙邑境內后,蒙仲吩咐蒙橫、蒙珉兩位族兄帶著族弟蒙傲先回蒙邑,而他則與華虎、穆武、向繚、武嬰、樂進、樂續等人,先前往莊子居,拜訪他們的老師莊夫子。
騎兵的速度,自然要比戰車快得多,只是大半個時辰,蒙仲一行人便抵達了莊子居。
只見他們一行人將戰馬拴在莊子居外的竹林中,一個個輕車熟路地走向莊內,平白讓居住在莊內的各家族子弟嚇了一跳。
也難怪,誰讓蒙仲這些人一個個身穿戎裝,腰懸利劍呢。
不過待莊子居內的樂氏子弟認出了樂進、樂續二人,而其余家族子弟亦認出了蒙仲、華虎、武嬰、向繚等他們家族的族人后,對方這才知道只是虛驚一場,連忙代為向莊子、莊伯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