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蒙虎領著華虎、穆武、向繚、武嬰、樂進、樂續等人,到主屋的堂屋內拜見了他們的老師莊子,恭恭敬敬地向這位老師磕了幾個頭,作為弟子未能侍奉在老師左右的賠罪。
其實嘛,莊子并不在意這些虛禮,不過考慮到這是蒙仲等弟子發自內心的行為,他也不會去阻止——順其自然嘛。
直到蒙仲等人行過重禮后,莊子這才微笑著問道:“此番前往魏國,有何收獲?”
聽聞此言,蒙仲拱手說道:“回老師的話,弟子等人在魏國時,作為魏軍前往救援韓國,僥幸于伊闕擊敗了進犯的秦國,助韓國擊退來敵,奪回宜陽、新城兩地,魏王因此封弟子方城令,賜葉邑、舞陽兩地三千戶,作為食邑……”
當時莊伯亦在旁,在聽了蒙仲的話,驚訝地睜大了眼睛。
他吃驚問道:“食邑三千戶?”
“是的,莊伯。”蒙仲點點頭道。
聽聞此言,莊伯發自內心地露出了高興的神色。
這也難怪,畢竟他沒有子嗣,而蒙仲、蒙遂、華虎、穆武、向繚、武嬰、樂進、樂續等人,幾乎是他與莊子看得長大了,與他的兒孫無異,現如今,得知蒙仲等人如此爭氣,小小年紀就已經獲得了尋常人一輩子得不到的封邑,莊伯由衷地感到高興。
他笑著說道:“老朽立刻讓居內的那些小子準備些菜肴,今日一定要慶賀慶賀。”
說罷,他興高采烈地離開了。
而相比較莊伯,莊子的反應則較為平靜,畢竟這是一位將一國國相之位棄如敝履的在野大賢,區區一個「方城令」還進不了他的法眼,他看重的,從來都只是蒙仲、蒙遂、華虎、穆武、向繚、武嬰、樂進、樂續這些弟子而已。
只見他點點頭說道:“得到了封邑?這很好,接下來你等可以趁機機會,學習一下治國之道。在這天底下,有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邑主、邑君,有的邑主、邑君順天而為,受到邑民的擁護;而有的,則倒行逆施,最終遭邑民驅逐,甚至被害……你等眾人,皆是老夫看著長大的,老夫了解你等的秉性,倒也無需再做囑咐,相信你等定能將方城、葉邑、舞陽三地治理好。”
“是。”
蒙仲恭敬地低了低頭,旋即提出了他的想法:“老師,來時弟子等人商議過,希望能將老師迎到方城,如此一來,弟子等人便能日日侍奉于老師左右。”
“呵呵呵……”
莊夫子聞言笑了起來,捋著髯須笑道:“你等有這份心就足夠了,至于老夫……老夫在這邊住慣了,不想經歷奔波前往方城……”
見此,蒙仲與華虎、穆武、向繚、武嬰、樂進、樂續相互瞧了一眼,心中難免有些失望。
當晚,蒙仲等人在莊子居內暫住下來,接受莊伯與居內各家族子弟為他們準備的慶賀之宴。
不過雖說是慶賀之宴,菜肴其實也頗為尋常,量也不是很多,到最后諸人只吃了七八分飽,畢竟莊子最厭惡的就是鋪張浪費——作為道家子弟,哪怕是一粒米都不允許浪費,畢竟這皆是天賜之物。
待吃過飯后,莊子又逐個考驗了諸弟子的學問,詢問他們在魏國期間看過什么書。
不得不說,當莊子問起這個問題后,華虎、穆武、向繚、武嬰、樂進、樂續等人個個面色頓變,低著頭縮著腦袋,面露訕訕之色,唯獨蒙仲很有底氣地說道:“在魏國時,弟子已閱遍《春秋公羊傳》。”
在經過蒙仲的解釋后,莊子這才知道這《春秋公羊傳》,即當年儒家圣人孔丘傳給弟子子夏,子夏又傳給公羊高,公羊高又傳給其子公羊平的那部講述魯國興衰的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