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是被貶官了,但是杜牧依然一心為民,把黃州治理的很好。甚至到了明朝時,黃州府志稱其為有才名,多奇節,吏民懷服之。
評價很高啊,起碼這是一個會干活的能臣。
劉徹從得知宦官弒君后驚怒的思緒里抽離出來,看見天幕介紹杜牧在地方的政績,自露欣賞之色。
又能處理政務,在軍事一道也有自己的見解。能文能武,長得還很賞心悅目,讓人看了心情好。
劉徹只覺自己的喜好被拿捏住了。
此后,杜牧一直在地方擔任官職,這次不是政府幕僚了,都是正兒八經的地方要員,池州刺史,睦州刺史之類的。但是直到杜牧四十六歲,他才從地方調回了中央。
得宰相周墀之助力,入為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后轉吏部員外郎。
揚州
杜牧心中郁郁不樂,悶酒一杯一杯地喝。
值得安慰的是,甘露寺之變還未發生,他也沒有起身前往京城。
但是,面對被天幕全然揭開的血腥政變,遠在揚州的他,能做些什么
自己做官的經歷和未來都不重要了,眼下整個唐朝即將迎來一場狂風暴雨。
皇帝,宦官,權臣,這三方勢力在得知天幕秘聞之后,當如何
想到這里,杜牧有些不寒而栗。
這里必須要點出的一點,我們的另一位必背詩歌的作者,李商隱,他與杜牧合稱小李杜。但是直到唐宣宗大中三年,晚唐文壇雙子星“小李杜”才終于有了交集,那時杜牧在史館修撰,李商隱在秘書省當校書郎。
杜牧和李商隱的共同點,都是被牛李兩黨排擠。除此之外,有時真是不得不感慨命運的吊詭,大李杜,小李杜,在組合上卻恰恰相反。
天幕這次把四個人都放了上來,只不過都是可愛的q版小人。
大李杜的畫面宴席之上,李白和杜甫碰杯。
小李杜的畫面杜牧自顧自地走,李商隱倒騰短腿一個勁兒地追。
杜牧比李商隱大了近十歲,大李杜呢,杜甫是比李白小了十幾歲。而且,杜牧被李商隱崇拜,杜甫則是對李白極力推崇。但是,關系的不同點在于,如果說大李杜
堪稱融洽,屬于雙向奔赴。
那么小李杜,卻是李商隱剃頭挑子一頭熱。因為杜牧對李商隱頗不熱絡。
大唐大唐
認證了,大李杜真的是我,杜牧有氣無力地想到。開心是一方面,但是大家情緒都不太高。
因為晚唐的動亂,即使那些后期的事情離他們很逼遠,但是不可避免地那被透露出的未來在他們的心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杜甫的臉上硬生生擠出一個笑,打算活躍一下氣氛然而還沒等他開口夸耀,高適爽朗的笑聲就打斷了他的發言。
“哈哈這叫什么,一報還一報,還回來了”
高適大笑,嘴巴咧的老大,但是眼角卻是耷拉的,他故作輕松地挪揄身邊兩位。
李白也很是配合,裝出灑脫的派頭,瀟灑一笑給人的感覺么,確實是這么一回事。子美你覺得呢”
“這不叫還回來”杜甫不贊同,十分夸張地搖了搖頭,“這叫作兩個人之間的惺惺相惜,只不過剛好姓李杜而已。”
三人心照不宣,都希望彼此開心一點,十分努力地把氣氛炒熱。
晚唐大中四年
甘露寺之變一事到了大中四年,已有十五年之久,牛李黨爭結束了,連皇帝都換了兩個。文宗,武宗,宣宗,新上位的皇帝不是別人,正是那有著“小太宗”名號的唐宣宗李忱。
唐宣宗整頓吏治,限制宦官專權,讓局勢稍安,但是李商隱也時有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