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
“公瑾,這你怎么看”孫策驚疑不定,第一時間問那詩歌里的周郎,他的摯友,周瑜周公瑾。
周瑜遲疑了半晌,一雙濃眉蹙起,雙唇也微微抿緊,正要開口之際,有些急性子的孫策見沒得到周瑜回話他便自己繼續喃喃自語道
“折戟沉沙在赤壁我們會有一場惡戰,所幸的是贏了,但是東風”
“公瑾你識天象這事兒我怎么不知道”
孫策不信鬼神這一說,甚至向來對這種東西抱有嗤之以鼻的態度,不是東風相助,那肯定就是我家公瑾熟識天象了。
孫策熟練地將東風不與周郎便代換成了自己能理解的一套。
周瑜聞言無語地看了他一眼,我也不知道我什么時候有了這個本領,想來應是后人杜撰吧。”
畢竟隔了上干年,許多事情到最后可能都會模糊掉,變了一番模樣。
女聲也十分憂愁,她唉聲嘆氣
山行,這個也不用多提了。懂得都懂,之前一度被玩壞。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這不挺正常嗎,劉徹拜讀了一番,丈二摸不著頭腦。
嗯那是因為后面是只有現代人才懂的車。
杜牧,也算是在我們記憶深處里的人物了,這次特意舉例的三首詩,無一例外,都選自語文教材。赤壁收錄于高中語文,另外兩首呢,出處在小學教材。
霍,需要背的不少啊。劉徹在心里暗暗嘲笑。
不過這三首確實各有各的好,清明交代事情利落明了,又不失意趣。
山行讀完之后,一副山林秋色圖映入腦海。
赤壁一個鎖字,將原本硝煙彌漫的戰爭轉瞬間就變成了春色深深的亭臺樓閣。
劉徹再次品讀了一番,覺得要是他掌握教材選拔的話,也會把杜牧的詩放進去。別的不提,就清明一詩,時間地點人物,四句詩就講完了,多有利于提升思維邏輯啊。
也許是背的太早,或者詩歌風格跨度太大,就我本人而言,看見他的詩,心里常常是這樣的感受。
女聲逗樂,語氣十分夸張
這詩居然
是他寫的這首怎么還是他寫的
大唐揚州
怪我嘍
杜牧大無語。
“明明是你自己不記人名字”他忍不住反駁了一句,雖然自己的具體詩風可能不太一樣,但是杜牧覺得自己整體上風格還是一致的。
沒認出來,證明你對我了解不夠,杜牧忿忿不平地想到。
“對,就是。”
“天幕自己背不會,還要賴到十三郎頭上。”
姑娘們義憤填膺,堅決表示自己與杜牧站在同一條戰線上。李白之后,雖然天幕在天上,但是大家都知道天幕的制作者其實是后來之人,視頻內容又大多詼諧有趣,就一點兒都畏懼不起來了。
姑娘們以為,不能和錢過不去,所以杜牧說得都對,啊對對對。其他賓客為了討好,也有跟著附和的,甚至言語更難聽,一時間在這里批判天幕的音浪高了起來。
“倒也不能這么說”杜牧聽著越來越偏的輿論,連忙開口制止,他指了指天空,“天幕,還是在天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