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之智審時度勢,火燒赤壁。
“磯頭一霎東風轉,天下江山自此三。”如果不是赤壁之戰,如果曹操并非兵敗而是大獲全勝,那么天下便可早早統一。
周瑜,作為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的總指揮,以少勝多,大敗曹操。這一戰,令他威聲遠著,青史留名。
“功虧一簣啊”曹操痛心。雖然還沒開打,但是已經在心痛了,一局,把穩贏天下變成了三分,曹操的心都在滴血。
而周瑜的智慧遠不止如此。赤壁戰后,周瑜提出了抑劉蜜操的戰略計劃,這一計劃堪稱“周氏隆中對”,在很長時期內決定了吳國的根本大政和未來發展方向。
天幕列出了周瑜的所上的方略。
“可惜現在大家都知道了。”孫策遺憾。
“沒關系,伯符,我還會有更好的。”這回輪到周瑜安慰孫策了。
周瑜之勇身當矢石,視死如歸。
天幕徐徐展開一張赤壁之戰的兵力對比圖。
曹操水步兵有八十萬
孫劉聯軍不到五萬
“不可思議又一場以少勝多的大勝。”上一次看見兵力懸殊如此之大還是講淝水之戰呢。
劉徹咂舌。
軍營之上,一名男子披堅執銳,他的目光堅定,眼神中閃爍著必勝的信念,如火炬般明亮,令人不由對他產生信任。
“臣愿領精兵三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
周瑜擲地有聲地說道。
正是因此,而周瑜的人物形象,在歷史推進中逐漸被演化成了儒家的理想人格內圣外王,這一形象,一直到明朝三國演義的出現才被打破。
三國演義里的周瑜,器量狹小,嫉賢妒能,作者對周瑜無限貶低,甚至把周瑜的高光都挪用給了別人。
“什么”孫策反應比周瑜還大,騰地一下子站了起來。怒目圓睜,豎起的眉毛之下,一張不輸于周瑜的俊臉氣得通紅。
“豎子他怎么能任意扭曲事實,合著史書他是一點都不看嗎。”孫策恨恨。
“哎呀,不妙,看來這三國演義得遮遮掩掩地寫了。”
羅貫中縮了縮脖子。
這不是大家都揚劉貶曹嘛,怪我咯。
“哎呀”朱元璋苦惱地錘了下桌子。
誰能想到,咱大明第一次被天幕提及作品居然是因為抹黑別人呢。
不過也不是不能理解作者對周瑜的嫉妒。從長相到人品,找不到一處能黑周瑜的地方,就只能靠自己的臆想生編硬造了。畢竟周瑜這個人,兩個字完美
“哦有多完美”
與朕相比,何如我才是最完美的。
劉徹在心里略有些臭屁地想到。
女聲開啟夸夸模式,宛如唱詠嘆調一般,爭取把每一個字都說得跌宕起伏
他的形象內圣外王,儒家典范
他的功績
三國周郎赤壁,就不再贅述了。
他的長相江左風流美丈夫歷史上出了名的美男子。
甚至連他的軼事曲有誤,周郎顧,即使喝醉了,也能聽出琴曲當中的謬誤。由這一典故入手,衍生出了后世詩歌無數。
“那確實很完美。”
饒是貴為天子的劉徹也不得不稱贊一句。
女聲感慨
周瑜這一生短暫又輝煌,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周瑜的英年早逝,可能也只是上天不忍心見到他的老去吧。與周瑜相比,蘇軾無疑是壞坷的,因烏臺詩案而一貶再貶的他恰游赤壁,此時的他想起了那火燒赤壁的周瑜,不由心生感慨。
有人說這首詞作題是懷古,意謂自己消磨壯心殆盡也。但是在我看來,并不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