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花燈節擺攤,可以說是非常成功。
清言自己總結了一下,之所以賣得好,一個是因為新鮮感,第二個是價格比同類產品便宜,再一個是東西品質好,靠質量取勝,最后是主打產品帶動客流量,把其他競爭力沒那么強的東西也帶著賣出去了。
有點可惜的就是他們帶的貨不夠多,花燈剛開,人流量正是好的時候,東西都賣完了。
后來撤攤時,還有人來問呢。
不過他們這次時間匆忙,都沒來得及好好準備,李嬸那邊只有之前已經做好的雪花膏,香水也還沒做出來,秋娘更是把自己給孩子織的小東西都拿出來賣了,這回去還得重新給念生織。
清言自己也是一樣,像陀螺、珠串這類的制作起來比較省時,需要費些工夫的細致玩意兒,他根本沒來得及做。
當天回去已經夜深了,大家就各自回家睡覺。
第二天上午,清言去隔壁掃院子,李嬸拿了個小布袋就往他手里塞,清言一下子就摸出來里面是銀錢了,他忙又往回塞,問道“嬸子,您這是干嘛”
李嬸攥著手不肯收回去,“昨天一共賣了五十七瓶雪花膏,這東西原料都是我自己采集的,熬膏脂的骨頭也是家里吃剩的,統共也沒花幾個銅板,每瓶我凈賺了足足有八十文。”
她用手比劃了一下,又道“這小瓷瓶和灑金紙都是你買的,字也是你一個個寫上去的,擺攤也是你吆喝著賣出去的,要不是你說能拿出去賣,我也沒想到,做人不能沒良心,這每瓶八十文我得分你一半。”
清言哪里肯要,說“瓷瓶和灑金紙都沒花多少錢,再說擺攤也不只賣雪花膏,我自己做的小木件兒也是一起賣的,您做的雪花膏賣得好,我還蹭客流了呢,您跟我親嬸子一樣,這錢我可不能要。”
李嬸卻執意讓他收,“話不是這么說的,清言,嬸子實在不是擺攤的料,以后我還是就在家做東西,以后就指望你想點子拿出去賣掉了,你要是不收這錢,嬸子以后就沒法開這個口了”
兩人爭了半天,最后清言把袋子里的銀錢拿出去一半,才肯收下。
后來秋娘也來了一趟,要給清言些分成,清言這次是說什么都沒要,只跟秋娘說好了,等下次擺攤,他們還一起張羅。
秋娘自然是愿意的,這一次出攤她嘗到了甜頭,回家也想著下次做點啥繼續出去賣呢。
看著清言,她是打心眼兒里高興的,以前二哥說要娶親,她和三幺還有些擔憂,他們親緣淡,常走動的只有二哥,就擔心二哥娶的是個性子刻薄或是不好相處的,那以后可能連這個親戚都沒法處了。
現在她發現,這個二嫂不僅長得水靈,脾氣也好,人還聰慧,年紀不大,做事面面俱到的。
二哥真是有福之人。
晚上吃過飯,忙完了,清言把床底下的抽屜打開了,把這次擺攤賣的錢一起放進去。
他這次一共賣了四兩多銀子,去掉買木料和漆料的成本,還凈
賺了三兩半,另外加上李嬸給他的一兩多銀子,差不多五兩。
年后正是旺季,邱鶴年每天都能往家拿個五六兩銀子,給鎮上大戶做的那批農具交付了的話,還能收一大筆銀錢,當然,這錢將來還要拿出去一部分進料,但還能剩不少。
年前那一百二十五兩銀子,過年到現在花去了二十多兩,整數還剩九十兩。
加上年后這些收入,一共是一百五十五兩。
清言抱著裝著一百多兩銀子的錢袋子,和邱鶴年并肩一起坐在床沿,笑得眉眼彎彎。現在這點錢沒他中五百萬時令人興奮,但比那時感覺更安穩滿足。
晚上照例讀了會書,清言已經不像剛開始那樣只能看懂一點了,現在他自己也能看懂大半,只是有些字他是認得的,寫起來就不一定完全對。
看完書,清言在被窩里躺好,邱鶴年去熄了燈,兩人就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