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皇親國戚,權貴一族,范太保從不是什么好人。
范賜也是一脈相承,名聲在外。
衛玉雖然跟范家沒怎么打過交道,可對于范二公子的惡行也是常有耳聞。
其實追根溯源,范太保的太子太保之稱,并不是為李星淵而來,原本是為大皇子昭王李望辰。
起初皇帝這樣安排,正是為了調和皇子之間的關系。
宮內,皇后跟貴妃斗的你死我活,宮外,昭王殿下跟靖王殿下也互有隔閡。
而范太保畢竟是靖王殿下的岳父,封他為太子太保,他就不至于偏幫著靖王興風作浪之類。
不料昭王殿下出了事故,太子位不保,宮內貴妃娘娘氣焰囂張,宮外范家也是狂喜不禁,都以為靖王會入主東宮,做了許多刺皇后眼睛的舉動。
所以李星淵后來居上,靖王一派大失所望,范家自然不爽。
雖然不敢明目張膽地如何,但私底下也不安分。
人盡皆知,范太保早就是靖王一脈的人了,范家為了捧靖王上位,做了不知不少齷齪陰暗之事。
起初李星淵才入東宮,又有皇帝在盯著,故而對誰都是“以和為貴”,就算知道范家居心叵測,可對于這位“太子太保”,李星淵依舊保持著恰到好處極有分寸的恭敬。
直到太子地位穩固,范家也終于走到頭,巡檢司的人跑去抄家的時候,滿京城內聽聞此事的軍民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只是有一點,雖然范家的人多半都落得凄慘的下場,但是對于范二公子范賜,李星淵卻并沒有下狠手。
衛玉起初并不知情,只偶爾聽人說起過,大家都不懂為什么李星淵會對范賜網開一面,畢竟范二公子又無賢名,又且惡行累累,有什么值得姑息的
一次閑談衛玉問起李星淵,當時太子也并沒有直接回答,而只是淡笑說道“你以為孤愿意縱容范二么打狗還要看主人,范賜此人雖歹惡,但極其狡獪,誰叫他先給自己找了個好主人呢。”
衛玉當時并未深究,甚至下意識以為李星淵說的“主人”,也許是蕭相之類的重臣
直到時光倒回,她親自碰上了范賜。
試想,當時的李星淵已經大權獨攬,帝王心術略有所成。
甚至連是太子老師的蕭太清蕭相,都猜不透他的心思。
在這種情形下,若說李星淵為了某個朝臣而特意放了范二公子一馬,這恐怕是天方夜譚。
既然不是臣子,那么只有一個可能。
世族大家在權斗之中,雖然多數都是站一派,但也不乏一些聰明絕頂的世族,會在詭譎的情勢下,選擇用平衡之術。
雖然是同一族的,可族內有人站大皇子,有人卻是二殿下的心腹,這樣的話,就算最后某位殿下倒臺,可背后押注的世族卻總能屹立不倒。
這種均衡勢力、分散風險之舉,歷朝歷代,并不少見。
只是讓人想不到,范家或者說是范二公子也會用這一招而已。
衛玉猜到了讓李星淵赦免范賜的原因,又想到范賜曾出入過林府,而林遵卻是旗幟鮮明的太子黨,她自然就把兩者聯系起來。
也許只有宮內皇后發話,才會讓李星淵違背心意行事。
衛玉正苦于靖王殿下袒護范賜,她想通這個后,這才趕緊拿了酒菜過來,擺出一副其樂融融之態。
一則是放松范賜的警惕,套他的話,二則便是讓靖王府的來人親眼看看,她衛玉,太子殿下的親信,正跟范二公子相談甚歡,并且沒打算真的治范賜的罪。
當然,吳詹士碰巧聽見了“你也是太子殿下的人”,以及“得罪了你就等于得罪皇后”之類的話,就是錦上添花了。
衛玉確信,在吳詹士回王府之后,以靖王殿下的心性,一定會即刻查證。
到那時候,范二公子頭上最大的保護傘非但會蕩然無存,甚至可能變成他的懸頂穿心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