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君后,這坤寧宮主殿內所有養尊處優的主子們,望見那道絳紫色身影后,皆齊齊站了起來。
嵐朝講究嫁妻隨妻,不論出身如何,入宮后便成了皇家人。便是位份最低的九品小侍,名義上也慢待不得,更遑論這些能在坤寧宮擁有一個位置的高位份侍君們
可侍君之上,卻仍有那身份更為貴重之人。
瞧見那刺著祥云的綠綢繡鞋踏過主殿的門檻,門外的宮侍忙不迭地高聲唱道。
“福太貴君駕到”
世人皆知后宮有三主,一為正二品輔國大將軍之子,當朝君后;二為先帝正君,鶴州望族出身的戚君后;三為女帝親父,先帝親封的福太貴君。
其中,君后尚且無子,戚君后醉心于佛法,三主之中唯獨那福太貴君權勢最盛。
福太貴君與戚君后不同。
戚君后出身鶴州望族,先帝極為忌諱外戚專政之事,特意避開京城各路權貴,自距離頗遠的鶴州挑選了一位正君。
聽聞戚君后出嫁時,嫁妝車隊便走了足足三月。
而戚家能夠自前朝屹立至今,也是聰慧至極,深諳明哲保身之法。自戚君后嫁入皇家,戚家子弟逐漸淡去朝堂,只在鶴州地界頗有仁善好施之名。
直到近年來,新帝登基,戚家才試探般的派出了幾位旁支入仕,嫡支卻是沒見影子的。
畢竟這位新帝身上可沒流著戚家的血,態度如何誰又說得準呢。
鶴州乃上州,戚家底子足夠豐厚,戚君后身為戚家嫡支,自幼便金尊玉貴地養大,吃穿用度比之宮中主子們也不遑多讓。
他入宮多年,膝下唯有一子,而今早已出嫁。
女帝性善,先帝殯天后便特意下旨,各宮太侍君們盡可隨意歸家。除了那母親、姐妹早已逝去的,其余多數都選擇了歸家,帶著多年攢下的家當過些自在日子。
大約是為了戚家那望族的臉面,戚君后并未歸家。深宮寂寞,他便愈發醉心佛法,平日里深居簡出,見過的宮侍都沒幾個,美食、華服更是從未入過眼。
如果非要類比,戚君后和那在蘭音寺修行多年的許貴人許渝貞是極為相似的。
福太貴君則有不同,愛極了華服,不拘是東珠還是珊瑚,只要費銀子的他都喜歡。
福太貴君姓徐,入宮前不過一九品小官之子,有幾分姿色這才被采選的花鳥使看中,入宮當了侍君。
可惜太上皇時期后宮美人多不勝數,那些精通琴棋書畫、禮儀俱佳的更不在少數,況且那時先帝年歲已大,來后宮的次數越來越少,福太貴君侍了一次寢后便再沒被召過。
可也就是這一次,福太貴君懷上了孩子,誕下先帝的第二位皇女,一躍從八品才人晉為二品貴君。
先帝甚愛這第二女,福太貴君的母親、姐妹的官職便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擢升。
母親徐大人調入京城,成了世襲的一品榮國公,現在更是成了當朝女帝的外婆。萬千榮光加身,哪里有當初那九品小官的模樣
約莫是從前過多了苦日子,福太貴君便愈發喜好那些珍稀奢靡之物,先帝在時還好,那時還有個先太女排在前面。
可自先帝殯天,女兒登基為帝后,福太貴君便愈發縱著自己。
便連那三年孝期,白色孝服上都刺著貴重的刺繡,定睛一瞧能看出是祥云、仙鶴的花樣。
到底是心疼自個兒養大的女兒,起碼面子上過得去,沒得指摘。
雖說喜好奢靡,福太貴君卻懶得與那些新入宮的侍君立規矩。
許是給那盛家君后面子,也或許單純因為在先帝的后宮斗怕了,上了年紀便只顧享樂。何必與小年輕們攪合,沒的還與那未來的皇女親爹結了仇。
可這次不一樣。
這次若是不來,未來皇女沒準便被一群只會爭風吃醋的蠢貨弄沒了。
“見過福太貴君大人。”
君后領著各位侍君,恭敬地與那一身絳紫色的男子行禮。
辛言忱的位置靠近門口,于行禮之前便先見著了那福太貴君。選秀那日的印象早已淡去,印在眼底的便是如今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