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怪,萊朱自幼長在王宮之內,出入皆有勇士隨行,從無猛獸能近其身。
可自他入軍營接觸馴獸異士以來,卻是進步飛速,那些熊羆貔貅貙虎等軍中常用猛獸,與鳶鷹等猛禽,仿佛天生便愛親近太子。
眾軍士都暗暗稱奇,覺得太子不愧是天降的圣人,定然能帶領薛國走向強盛。
萊朱之所以如此刻苦勤勉,不過是潛意識里便明白一個道理想要改變周圍的人心,想要薛國的一切按照自己的意志運轉,需要的不僅僅是賢名,還有威望。其中,又以威望更甚。
等他長到二十歲,正當婚配之年。竟有有仍氏公子仰慕其賢名,愿將嫡次女嫁之為妻。
薛國上下興奮難言。
有仍國乃夏朝幾個諸侯大國之一,便是有仍國公子的次女,對薛國來說,也是高攀。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且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萊朱自然聽從父母做主。
此時禮儀還不曾完備,更不曾統一,幾乎各國都有自己的婚儀。
薛國與有仍國聯姻,用哪國婚儀也成了一個問題。
按理來說,女方嫁入男方,日后要適應男方的生活,婚儀自然也該遵從男方的風俗禮儀。
可有仍國畢竟是大國,大國禮儀更加雍容,誰人沒有慕強慕雅之念呢
此事薛國內部意見尚不統一,更何況是比薛國不知大了多少的有仍國
朝堂上的爭執,萊朱并未親自參與。
一來婚姻大事,除了行禮當天,新郎與新娘本就是參與度最低的;二就是他覺得無論薛國討論出什么結果,只要有仍國不認可,也全都是擔雪填井、竹籃打水,空勞罷了。
他帶著自己的心腹,收集研究了有仍國與薛國兩國的風俗,又請教了薛國禮官和有仍國公子派來的媒人,重新制定了一套繁復莊重,又兼顧兩國舊俗的婚儀,請有仍國的媒人代為呈送有仍國君。
因萊朱幼有賢名,有仍國君對這個未來孫女婿頗為看重,聽說他有本呈上,自然親自閱覽。閱后又驚又喜,對左右贊道“真吾佳婿也”
遂再派遣使者,到薛國商議婚事,婚儀便以萊朱所呈為準。
得知萊朱先斬后奏,私自給有仍國君上本,薛國君臣暗地里都捏了把汗。
好在結果是好的,萊朱竟能說服了有仍國君,不但順利解決了自己婚姻上的矛盾,還大大增加了自己在薛國的威望。
萊朱便趁機奏請薛君,言說自己重定婚儀,除心腹近臣與禮官之外,有兩個奴隸也功勞不小,請求薛君豁免他們和他們的家人。
薛君素知兒子仁善,對奴隸頗多不忍。只是薛國上下并非他們薛氏一言而決,往日里自然不能任由兒子隨心胡
鬧。
如今兒子做下這等大事,正值舉國歡騰之際,赦免兩家奴隸為平民,就算不得什么大事了。
見此計可行,萊朱心中歡喜,也就更堅定了自己最初的想法只有足夠的威望,才能支撐自己的一切理念。如若不然,所有志向都只能是空想。
一年之后,萊朱與有仍國公主大婚。
公主陪嫁戰車五十輛,甲士一千員,更有兩個分別能御水和御火的道人。其余財物更不消說。
而萊朱活了二十多年,也是頭一次見識到除廟算、占卜、扶乩之外的異術。
或者,稱之為法術更為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