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大清與準噶爾相隔甚遠,想要出手也鞭長莫及,異地作戰更是對大清來說十分危險、有害無益,可大清必須擺出為喀爾喀撐腰的姿態來。
準噶爾遠在漠西蒙古,距離中原腹地何止千里,親征準噶爾對大清來說是件吃虧事,但這是捍衛大清威嚴、維護大清統一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即使吃虧也在所不惜。
所以,如果準噶爾直接將喀爾喀擊潰,使得喀爾喀的幾個蒙古部落要么潰散消亡要么南遷去漠南蒙古,那等同于自己把能夠威脅大清的質子干掉了,自己丟棄了手中的王牌不用。
喀爾喀潰散南遷后,大清和準噶爾中間的區域反而空了出來,不僅幫大清擺脫了喀爾喀這個負累,還讓大清獲得了更寬廣的戰略縱深,能更從容地應對準噶爾的侵犯。
準噶爾部落的首領噶爾丹在康熙十五年打敗衛拉特盟主鄂齊爾圖汗后,一步步地將漠西蒙古松散的聯盟體制改變為集權的政治體制,并在康熙十七年正式建立汗國,自封為汗王他,是個梟雄。
噶爾丹有野心也有能力,能在瓦刺分裂后在漠西蒙古重新建立起汗國,在大清和沙俄這兩個龐然大物的威懾下闖出自己的一條路,與沙俄勾結、悍然侵犯大清,目光絕不會短淺,不會做損己利敵的蠢事。
康熙今年三十七歲,正值壯年,對多數還沒有成年的兒子并沒有警惕防備,仍舊保持著雞娃教育,一心想把所有兒子培養成棟梁之材。
在這個時候,康熙對兒子們是抱有極大期望的,教導皇子時也沒有任何顧慮。
康熙將大清與準噶爾的對峙,將這些政治層面的博弈全都詳盡清楚、毫無保留地講了出來,一心只想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兒子,恨不得在皇子們腦袋上開個洞直接把知識灌進去。
不得不說康熙是成功的,他的教育理念確實讓他的兒子人人如龍,成年后大多都是英才、是棟梁之材,沒有蠢鈍愚昧的,質量水平甩后面的皇子皇孫幾條街。
但有時候太過優秀其實也不是什么好事,尤其在皇位的誘惑下,優秀的皇子越多,奪嫡的局勢也就越混亂。
康熙因為幼年缺失父愛,在做了父親后有一顆慈父之心,前期幾乎對所有兒子都采取雞娃的精英教育,把十幾個兒子都培養地十分優秀,也難怪后面會演變出九龍奪嫡的局面。
康熙的教導詳細到幾乎掰開揉碎了往皇子們腦中塞,因大阿哥開始辦差感受到威脅,開始對權力產生欲求、迫切想要參與政事的太子聽得格外認真,將康熙這個引路人的每句話都反復咀嚼后才咽下。
半低著頭,太子沉吟許久,清俊舒朗的面容上終于掠過一抹恍然,他神情羞惱地垂下頭,拳頭緊握起來,語氣略帶羞愧地說“汗阿瑪,兒臣明白了,是兒臣想得淺了。”
“喀爾喀去年冬天糟了白災、被準噶爾劫掠都只是明面上要解決的難題,可實際上單只救助喀爾喀、安撫蒙古諸部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真想將問題徹底解決,矛頭必須對準準噶爾。”
輕輕呼出一口氣,太子眼底掠過一抹厲色,神色凜然嚴肅起來“準噶爾部落對大清最大的威脅不是劫掠喀爾喀使得漠北蒙古人心不穩,而是準噶爾私立汗國,破壞朝廷對蒙古的統治,不利于大清統一。”
仰著頭看向沒有立刻對他的見解做出評價的康熙,太子鄭重道“必須將敢在漠西蒙古堂而皇之稱汗國的準噶爾部落剿滅,方可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