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是!”盈瀾兒瞟了一眼安子,笑嘻嘻的說道:“如果真的是神農鼎出現,恐怕不光是青苗一脈,甚至儒釋道兵法墨這些大派,都要卷入其中,這個東西實在是太厲害了。引來這兩百年紛爭的,其實是另外一個青苗至寶。
青苗一脈,現在雖然不比六大脈強盛,卻是所以武林流派中,起源最早的。他的青苗三寶,都是從三皇時期流傳下來的,分別來自神農、伏羲和軒轅(即黃帝)。這第二個至寶,
(本章未完,請翻頁)
就是另一個故事。據說伏羲封禪在泰山之時,遇到一個怪物,長著蟒蛇的身,鱷魚的頭,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紅鯉的鱗,巨蜥的腿,蒼鷹的爪,白鯊的尾,長須鯨的須。這說這個怪物是什么?”
“這個怪物,怎么聽起來這么像龍?”安子眼神縹緲,一直都在思索。
“沒錯,就是龍!”盈瀾兒活像個說書人,眉飛色舞:“那龍喜歡伏羲的琴聲,為了讓伏羲再為他彈一曲,便送了伏羲一根龍骨,相傳以龍骨入藥,可以起死回生。于是這龍骨就成了青苗一脈的第二個鎮派之寶。”
“是不是真的啊!”李秉越聽越想笑:“剛才那個神農鼎說,雖說有點玄乎,可還有幾分可信。你這個伏羲龍骨的故事,一定是杜撰的,哪有人見過龍。”
“我怎么知道,都是幾千年前的事情了,你問我,我能問誰?”盈瀾兒反應過來,嗔道:“你們到底要不要聽故事了,老打岔!”
“好好好,你說,你說。”李秉看盈瀾兒發怒,一臉無辜,連忙哄道。
“不管這前兩個至寶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反正這兩個東西現在也不知所蹤了。但這第三個青苗至寶,絕對是實打實的真。便是傳說中的‘三墳之首’的《黃帝內經》帛書正本,軒轅帝手書,世上僅此一本。記載了無數罕見藥材和藥方,不僅有醫藥,也有毒藥。不僅是華夏第一本醫術,也是華夏第一本書,這樣的東西,何其珍貴。”
(三墳即指:伏羲、神農、黃帝之書。是中國最早的三本書。)
看她們聽得津津有味,盈瀾兒也來了興致,茶杯當做驚堂木,這書就真的說了起來:“我們長安非派,只是傳承了韓非子一脈,有些韓非子的典籍著作,就能自居法家中正。如果哪一個青苗一脈的人,得到這黃帝內經,當然就可以宣稱是青苗一脈的正統。”
馬上要說道關鍵處,她又壓低了聲音,連頭也貼近桌面,小心翼翼說道:“聽崇景哥哥說,這《黃帝內經》的正本,就在這千花杏坊里。所以才有了現在的事情。”
“你說了半天,還沒說到底是什么事情。”安子性急,已經等不了,連忙催促。
“我這不是要鋪墊一下嘛。”盈瀾兒像模像樣,把手指在空中點了點:“這就要說回剛才的神農谷分家之后的‘藥毒之爭’。兩家本來相安無事,但神農谷三大鎮派之寶,兩個都丟了,只剩下這一個,還如此珍貴。你說分給誰吧。毒派和藥派都想證明自己是青苗一脈的正主。《黃帝內經》一直放在藥派,毒派的人怎么能忍的住。
三個月前,毒派最大的五大派‘甘州·歡喜谷’‘東海·五龍神島’‘幽州·北寒幽庭’‘襄平·極樂殿’‘南詔國盤州·青蝎苗寨’聯名下了帖子,說要來‘千花杏坊’,按照當年‘神龍谷’祖上傳下的規矩,切磋技藝。時間就定在這月十五。坊主大人看對面來勢洶洶,深怕一個不慎,毀了藥學派的基業,于是通知了另外個藥派的大門派,現在都已經住在千花杏坊了。
(幽州,今北京中北部。襄平,即今朝鮮平壤,當時還在唐朝疆域內。南詔國盤州,今貴州盤州市。)
“哦~!所以上次我們去藥王殿的時候,掌門和高級弟子均不在殿里。原來是來這里助拳。”李秉將這一連串的事情捋清楚,心道:想不到青苗一脈居然有這么多的隱秘。
“沒錯,當時藥王殿的人已經到了這里,我們去自然是找不到人。不光是‘藥王殿’,來這里的還有另外三家:襄州的‘靈樞派’,洪州的‘六微明堂’,還有一個就更遠了,是新羅國金城的‘暖醫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