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的擔憂,最終還是變為了現實,就在他派出廖化沒有多久,就接到了孟櫟投降,味縣失守,霍弋戰死的消息,整個南線的局勢極速地惡化,蜀國滅亡的陰云籠罩在了每一個蜀人的心頭。
很快朝廷那邊也降旨讓姜維分兵抵御來自南中之敵,很顯然,朝廷那邊也是慌了,南中失守之后,成都那邊幾乎是沒有多少兵馬可守,光憑拱衛都城的那點御林軍,根本就沒有能力抵擋得住如狼似虎的魏軍。
一旦讓魏軍攻到成都的城下,那蜀國只有亡國之命運了,所以后主劉禪和群臣幾乎是亂成了一鍋粥,他們唯一能指望的,也就只剩下了大將軍姜維了。
別看朝中的那些大臣平時對姜維是橫挑鼻子豎挑眼,時不時地都要奏上幾本來彈劾姜維,但到了這個關鍵之時,所有的人都成啞巴,沒有一個能拿出個退敵之策來。
羅憲憤憤不平地道:“平時他們可都沒有少詆毀大將軍,到了現在危亡之時,卻要指著大將軍為他們保駕護航,這些人真是太不要臉了!”
姜維淡然地道:“如今國家有難,社稷危亡,又何必與他們一般見識,幼節、令則,永安的防務就拜托你們了,某需親自前往僰道,抵御魏軍。”
顯然姜維已經是做好了出兵的準備的,一旦南中失守之后,姜維必須要帶兵前往僰道,將魏軍擋在瀘水之南,以確保成都的安全。
至于永安的防務,姜維也只能是交給陸抗和羅憲來負責了。
還好陸抗和羅憲是姜維最值得信任的人,陸抗是吳國名將,目前在永安,陸抗麾下的兵馬是最多的,他和魏國有不共戴天之仇,肯定會竭心盡力地來守衛永安的。
至于羅憲,他本來就是巴東太守,后任永安都督,熟知永安的地理和防務,姜維將永安的防務交給他倆人,還是比較放心的。
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以現在永安的防御能力,也就是堪堪勉強地能抵御住魏軍的進攻,而姜維離開永安,勢必將會帶走一部分的兵力,這無疑讓永安的防御力量大打折扣。
盡管說陸抗和羅憲的能力都不俗,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們手中兵力不足的話,想要抵擋住魏軍的進攻,難道也是非常大的。
這件事,姜維其實之前也已經是經過了多次地深思熟慮的,一旦南中失守之后,蜀軍就會由兩線作戰的局面演變成三線作戰,而且這三面都必須得擋住魏軍的進攻才行。
這就如同是一只水桶,由三塊木板拼接而成,這三塊木塊全部完好這時,這只水桶才能盛得滿水,而只要其中一塊出現問題,這只水桶也就無法盛任何的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