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重農輕商”、“重義輕利”,使得工商業地位極其低下,失去了自我創新的活力,社會生活逐漸僵化。商人擁有巨大的財富,卻沒有社會地位,商人之子不能參加科舉,徹底斷了他們改換門庭的道路。因此,官商勾結,利益輸送,就成為了心照不宣之事。
始皇想起了那個被他稱為“仲父”的人,他曾經助自己良多,可惜貪心不足,終究被欲望反噬。
他又想起了巴寡婦清和烏氏錁,他們雖也是商人,卻了很多大秦朝廷需要的東西。可見,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是于國有害的,可是要如何分辨呢
制度
只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限制商人的貪欲,讓他們遵紀守法,為朝廷做出貢獻
這才是法家的作用
始皇只覺得心中迷霧消散,思緒一片清明。
桑弘羊對此深有感觸,他出身商賈之家,為了與朝廷大員結交,父親不知送出了多少財物,若不是有幸遇到陛下,他也只是一個走街串巷的商人,哪里有機會立于明堂之上,指點江山
想到這里,桑弘羊對著漢武帝深深的施了一禮,漢武帝心里莫名其妙,面上卻坦然的受了這一禮。
劉豬豬看我們君臣關系多融洽
孔子被尊稱為“文圣”、“圣王”、“至圣先師”,在思想領域是高于一切的存在,儒家學說成為了亙古不變的真理,使得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盛況再也沒有出現。
孔子黑著臉道“老夫提倡禮是要恢復周朝的君君臣臣之道,貴賤有序,長幼有別天子做天子的事,諸侯做諸侯的事什么等級就做什么等級該做的事,后世將老夫推到這么高的位置是何居心”
你們自稱儒家學子卻不讀書嗎
由于缺乏其他學說的良性批判,儒家也失去了改造自己的條件,形成了文化的局面。從秦朝的焚書,到漢朝明朝的黨爭,清朝的文字獄,一次次思想上的高壓政策極大地打擊了國人創造精神與理性思維。
漢武帝“黨爭”
主父偃思索片刻道“黨即因各種關系形成的團體,爭是爭斗,想來是兩方人彼此爭斗。既然能與秦朝的焚書淪為一談,說明其對我朝影響極大”
還是很壞的影響。
朱元璋對于黨爭并不陌生,他也是熟讀史書之人,只是沒想到大明也會出現黨爭。“咱廢除了丞相,六部直接歸咱自己掌管,怎么還會有黨爭”
朱標想起前幾次天幕的內容道“父皇,您忘了,明朝沒有丞相卻有首輔,首輔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朱元璋“不要讓咱知道是哪個不肖子孫設置的首輔,身為皇帝連勤政都做不到,廢物一個。”
下面站著的皇子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反正不是大哥的子嗣就是老四的子嗣,與我們有何關系
當一種學派成為整個國家的統治者的意志,這個學派便離死不遠了。儒家從上到下構造了自己的道統,從堯舜禹,到成湯、周文王、周武王、再到周公、孔子、孟子,這些上古的賢人成為禁錮思想的牢籠,后世再也沒有一個能夠超越孔孟的思想,只能在千年前定下的框框里打轉。
董仲舒無奈道“那可是圣人,誰敢說自己比圣人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