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在太平盛世,世道清明,像儒家這樣弘揚仁義道德、仿效圣賢,或許能行得通。即使不求善報,最起碼也不致招來惡果,淪為被武力踐踏的犧牲品。
可惜,現在是什么時候?
這是群雄并起、豺狼遍地的戰國亂世!
為了爭奪疆土和霸權,到處都在打仗,每天都會流血死人,在這樣殘酷的大爭之世,還想做個本分不爭的正人君子,這現實么?即使你想躲,禍亂事端還是會落在你頭上。
戰爭,是整個時代的罪孽集合體,不像荀子所說的善惡難辨,它最現實,基本都是謀財害命。只要一日戰火不停,世道不變,戰場上那些侵略城池的軍士,就都是嗜血的魔頭。
如果楊崢踏上戰場,奮勇殺敵,無需明辨是非,反正死在劍匣的都是敵人,吸噬的都是敵人的鮮血。這種行為,又該如何評判?
這還需要去討論什么正道魔道嗎?
楊崢就是楊崢,只用一句話,就將荀子從崇高的道德準則里,拉回到殘酷現實,啞口無言。
這不是太平盛世,列國群雄、虎狼之師,哪個不是吃人不吐骨頭。
群魔亂舞,人人都在放縱**,楊崢根本不必糾結所謂的正和魔,只要投身軍伍,替一國攻城略地,為萬世開太平,那么,他不僅不會成為魔頭,還是結束亂世、救民于水火的千秋偉人。
如此一來,還矛盾么?
見荀子陷入沉默,楊崢躺在榻上,靜靜地想著,生逢亂世,做一名儒家的文雅書生,是行不通的。
讓我不殺人?
拜托,我可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啊!
等我登基以后,即便我不想殺人,每天也會有無數人想著刺殺我。光是那些敵人的血,就足夠讓我修為暴漲,根本用不著主動找人殺,你卻勸我放棄這么便利的手段?
荀子思索良久,感慨道:“孟軻說過一句話,春秋無義戰,我是認同的。如今的天下,各國互相討伐,更不需要什么出師的名義,本質上都是強搶豪奪。你若想上戰場,那確實沒有善惡是非之分。”
在強大的軍隊武力面前,道義是多么不堪一擊。荀子縱然是圣人,擁有滔天修為,也無法憑一己之力,改變這個時代。連至圣孔子,都唏噓禮樂崩壞,束手無策。
如果真有一個人,能橫掃列國,迅速統一天下,令社會恢復安定,那么,即便他采取鐵血手段,殺伐果斷,誰又能簡單地評判他的是非功過,指責他是殺人狂屠?
楊崢的思想,已經登上了這個時代的最高點。
若我一統天下,千秋萬代,誰還說我是魔!
荀子閉目冥想著,心意一動,“但是,如果你立志征戰疆場,就要考慮清楚,該輔佐哪位明君,由誰來結束亂世。否則,你就會助紂為虐,成為暴君手中的屠刀,這比入魔更可怕。”
這話等于是在問楊崢,你想為哪國征戰殺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