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晚有了燈光的日子里,生產隊社員們的勞動熱情更高了。
對于許多沒見過奢華富裕生活的人來說,他們的愿望不是豪車別墅,而是更接地氣的明天比昨天更好。
對于吃不飽的人來說,能吃飽就是幸福的,哪怕吃的是窩窩頭。
對于從沒用過電燈的人來說,不需要霓虹閃爍,只要有燈泡就是全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了。
第七生產隊的社員們感受到了生活給勤勞努力送來的饋贈,無需大隊長做什么勞動動員,就已經自動自發地更勤快、更奮進了。
后來第七生產隊的兩批共15名知青們來時本來還很擔驚受怕,都說邊疆苦,都說距離場部越遠日子就越不便捷。
他們長途跋涉來到第七生產隊,本以為要開始過食不果腹、每天哭天搶地的生活,卻不想竟都住上了土坯房,分到了小雞小鴨,賺到自己勞動換取的工資,過上了有奔頭的生活。
現在連電燈都用上了
留在駐地的知青們,每天上工下工總能看到林雪君他們住的知青小院,鮮花環繞,干凈漂亮,那里儼然已成了大家奮斗的目標等再干上一兩年,他們也能將自己新分到的土坯房裝點成知青小院那樣。
人一旦有了希望,也就有了動力,變得勤勞且不畏艱難了。
在采藥隊伍剛回駐地的這天晚上,趙得勝家里傳出得勝大叔傻乎乎的尖叫“啊啊啊啊這就是電燈啊我只在場部看到過哇哇哇哎呦我艸,這燈泡咋這么燙手呢”
連王老漢的山腰小屋里都點了燈,王老漢圍著燈泡欣賞了好一會兒,眼睛都晃花了,一邊揉著泛酸的眼睛,一邊忍不住感嘆“唉,這燈泡有點招蟲子啊。”
第二天早晨,趙得勝聽說了林同志家里還有一臺全生產隊唯一的電話機,更是帶著自家娃娃跑過來參觀。
圍著電話機又是摸又是把玩的,愛不釋手的樣子更甚后世人收到蘋果最新款手機。
林雪君坐在圓桌邊看著得勝叔和他家娃在那兒表演接電話,開心得嘎嘎直笑,忍不住祈愿
希望第七生產隊家家戶戶住土坯房、通電話的日子提前到來
因為知青瓦屋里孟天霞幾乎一直開著拖拉機在路上,衣秀玉和林雪君也常常要出門采藥或勞作,家里不可能一直有人守著接電話,于是在跟大隊長、婦女主任等商量過后,林雪君又自掏腰包請包小麗去場部采購的時候買了架新電話機。
分線被拉到吳老師的教室里,成為第七生產隊的主機因為整個生產隊沒有人脫產坐辦公室辦公,生產隊駐地里也沒有辦公室的存在,只有吳老師家作為教室基本上常年有人,便由她和新增的知青女老師兼任了接線員的工作。
從森林回到大隊的幾天里,林雪君跟知青們聚餐聊出行遇到的趣事;到大隊長家跟薩仁阿媽團聚,吃薩仁阿媽新做的醇香奶豆腐;同霞姐等人歡聚了一起摘榛子堅果外的莖皮,一起剝松子
幾天下來享受了好幾撥的熱情歡迎,閑下來時才回神,自己在這個小小的草原駐地里,已經結交了這么多親朋好友。
回駐地的第四天,孟天霞和劉金柱的車隊終于從場部回來了。
第一生產隊種的玉米和高粱收割了,第七生產隊也分到了兩大車高粱桿、玉米桿。穿過駐地碎石路的拖拉機上,綁得結結實實的草垛幾乎有十米高,虧了孟天霞和劉金柱的開車技術夠好,沒讓這搖搖晃晃的草垛倒在路上。
卸貨后,孟天霞跺了跺開車踩油門離合器剎車踩得發麻的雙腳,對大隊長道
“我們歇一天明天還要繼續去場部,第一生產隊還有許多高粱桿啥的呢。
“他們那邊日照足,東西熟的比咱們生產隊早,上個星期就把種的糧食菜都收了。現在地里都是豆角秧子、土豆秧子啥的,高粱桿也還有不少呢。
“他們第一生產隊種的多,自己要規整了喂牛羊也忙不過來,牛羊更不可能一冬天就吃這些秧子桿子,肯定還要往其他生產隊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