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疆域面積達到極盛的地圖出現在了天幕上。
巔峰時期的唐朝,大唐的國土東到朝鮮半島,西可至現在的中亞阿富汗和烏茲別克斯坦,南可到中南半島,如今的越南等地,北可至西伯利亞。
大唐的騎兵們在這1200多萬公里的疆域里,所向披靡,讓人望而退卻,所到之處,諸國歸順。
六大都護府,安西、北庭鎮守西域,安北、單于管理北疆、安東在東北,安南守南疆。
這也是整個華夏史上的一大巔峰時刻
而武則天在李治登基之后,也就是大概660年左右就開始和他公開共同理政,664年就已經是二圣臨朝。
所以,有的人認為大唐疆域的擴張和她沒有任何關系,但是后期疆域的丟失卻又全算成是她的鍋,這難道不是很荒謬嗎
而且
事實上,在唐高宗后期的時候,原本縱橫于天下的唐軍已經出現了衰敗的跡象。
老百姓們不愿意當兵了,甚至士兵逃亡的情形屢屢出現。
公元678年,唐高宗遠征青海。
李治坐于龍椅之上,在他身后是垂簾聽政的武則天。
兩人聽著殿中大臣帶著難色的稟告,無非是現在各地的折沖府都已經調不出多少兵將了。
李治有些震驚“600折沖府都湊不齊朕所需的兵馬”
大臣們支支吾吾,最終卻也沒法回避這個問題,只能點頭稱是。
李治自然是大發雷霆。
他沒想到軍中情況竟然已經嚴重到了這個程度。
武則天在簾后道“陛下,何不下舉猛士詔,對民間募兵”
由此,才解決了遠征軍不足的問題。但,這些征召而來的民間勇士又豈能比得上之前對吐蕃熟悉不已的老府兵們
這次遠征以失敗而告終。
唐軍的衰落,其根本原因在于府兵制的沒落。
土地兼并厲害,導致均田制出現了問題,士兵們分不到土地,且軍中風氣逐漸不正,最底層的士兵們待遇變差,來投的外族兵士受到歧視。
這一系列的原因綜合起來,導致了原本府兵制的逐漸瓦解
遠在秦朝的嬴政和遠在西漢的劉徹都幾乎兩眼放光的看著大唐巔峰時期的疆域圖。
垂涎欲滴。
這圖他們曾經在仙畫里見過一次,也早就命人描摹出大概,至今就懸掛在宮室之內,時不時的就去看一次。
真是讓人向往的疆域版圖啊。
兩人幾乎是下意識的看向那些如今還不屬于自己統治的地方,心里盤算著到底要什么時候這些才會同樣出現在大秦和大漢的輿圖之上。
當然,兩人都已經過了窮兵黷武,只一心想著對外擴張的時期,計劃得更為長遠。
不一定要在自己手上達到這樣大的版圖,即使只是在他們的后代手中完成,那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
只有李世民,這一段看得是既喜又憂。
喜的是沒想到李治這小子竟然打下了這么大的疆域,但是聽到后面府兵制的問題,臉色逐漸凝重。
他大唐的府兵制,農兵一體,那些士兵平時是種地的農民,農閑時訓練,到了戰爭時期就變成了出征的戰士。假如真遇上土地兼并嚴重,無地可分
不過,土地兼并,的確是極為棘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