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單單如此,安祿山為了進一步獻媚于皇上,竟然自己要請求當楊貴妃的養子。臣子主動請纓要當嬪妃的養子,這本來聽起來就很荒唐了。但是更荒唐的是那一年,楊貴妃還大了,安祿山十來歲。
當然這次請纓能夠成功,里面還因為有一個故事,這被記錄在唐朝人姚汝能安祿山事跡。
天幕一轉,場面來在了安祿山進宮赴宴的場面上。
彼時唐玄宗李隆基坐于高堂之上,由于年事漸高,兩鬢已經花白,更是心中覺得有些力不從心,生出幾分放權的想法。而平日里他寵信異常的安祿山,他自然是越看越滿意,不但想著現在要將他委以重任,更是想著在他百年之后也要安排安祿山去當一個輔佐能臣。
于是李隆基傳召安祿山越來越頻繁。
這次安祿山覲見的時候,忽然有感而發,淚水一下子就涌了出來一個三百斤的胖子穿上朝服在皇帝面前哭泣的樣子確實是很滑稽。
李隆基一下子有點不明所以,便問道“愛卿此次前來,為何還未就座,只是拜見了朕,就開始流淚了。可是宮中有何事不合愛卿的意了嗎”
聽到這話,安祿山的眼淚越來越洶涌了,他說道“陛下,臣萬死。臣怎敢妄言宮中之事呢只是陛下厚待遇于臣,臣今日有感而發罷了。”
安祿山起身向前再次對唐玄宗李隆基行拜禮,說道“陛下實在不必對待臣如此之好的啊。臣不過就是一介外番的人士,因為參軍討伐賊寇而立的那樣的小功勞,這些不過是臣的本分罷了。臣沒有什么治國安邦之才,卻一再受到陛下的喜愛榮寵已經超過了定制。臣再也沒有其他本領了,為陛下所用了,只是臣還有這一條命在愿意為陛下赴死來償還陛下的大恩。”
他這一席說得好像發自肺腑,痛哭流涕。
坐在上位的李隆基突然感覺心中有一陣無以言表的激動,明君賢臣不就是今朝這樣嗎他瞬間開懷展顏,卻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半晌才想到了些什么,急忙吩咐高力士。
“快,快快高力士傳朕的旨意,讓太子到御前覲見。這樣的忠君之臣,這樣,這樣朕一定要太子前來。”李隆基激動至極,說話都已經變得語無倫次了。
還是安祿山又上前安撫了兩句,高力士又帶著傳旨的內侍匆匆地去東宮傳詔于太子。
然而片刻之后,太子李亨來到殿前,拜見過父皇李隆基過后,卻發現一旁的安祿山仍然站在李隆基的左右,不愿意上前行禮。
太子李亨的臉色微微一變,心中想到這外番的臣子就是不懂禮數。他的左右侍從已經率先發難,說道“你是何人因何見到太子殿下到來而不拜”
唐玄宗李隆基此時也坐在高位上觀察著安祿山的反應,所有人都以為安祿山剛才沒有反應過來,但是經過如此的一句恐嚇之后,肯定會立刻向太子李亨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