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安祿山不但不拜太子李亨,再次朝向李隆基問道“陛下,臣
乃一介胡人,不通這朝堂中的禮儀。臣想請問陛下,這太子是什么官職為何要臣朝拜”
這句話說完其實已經相當于挑釁,太子李亨也覺得自己的面子上掛不住,想要出言自己教訓一下安祿山。
然而,還沒等他說話呢,李隆基倒是不急不惱地回復道“難怪啊。那朕就為愛卿講講。這太子啊,就是朕的儲君,換句話說,在朕百年之后,這江山社稷就會盡數傳位于太子。”
眾人以為這一下子安祿山終于沒有什么可以分辨的了。
然而,安祿山卻裝作才剛剛恍然大悟的模樣,眼淚也再一次奪眶而出,才說道“請陛下恕臣愚鈍。臣在此之前一心侍奉皇上,只知道是天下有皇帝,而不知道有太子。如今臣貿然而沖撞的貴人,請陛下治臣的死罪。”
這一下子,李隆基不但沒有發怒,反而開懷大笑說道“誒,愛卿何罪之有啊常言道不知者無罪,既然如此愛卿向太子行一個禮賠罪就好了。”
安祿山依言照做,太子李亨也不敢在李隆基的興頭上發怒只好吃下這個啞巴虧。
后邊是安祿山得知楊貴妃寵冠六宮,于是又找了門路最終成為了貴妃的養子。
所以大家可以看得出來,就是沒有安祿山,唐朝就內部統治階級的矛盾已經到了這種程度,皇帝與太子都心有提防呢。李隆基本身就是通過政斗宮變上位,所以他也確實很提防自己身邊的人,之前我們就說過,即便是他身邊的皇后或者是他的親生兒子他在處理上也從來沒有手軟過。這種矛盾之下,安史之亂的發生可以說是必然性了,雖然安祿山的行為著實可惡,但是那沒有他也難保不會有另外一個節度使反叛,或者太子直接宮變奪權。
還有就是說安祿山喜好跳胡旋舞,再加上他身體肥胖,跳這種舞就非常地滑稽。但是他為了獻媚于上,仍然在唐玄宗面前跳這種舞,還把身體旋轉得和風一樣快。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了吧。
總而言之吧,就是安祿山用了各種辦法取得了唐玄宗李隆基的信任,再加上李隆基晚年疏于朝政而耽于享樂,他投其所好從此就開始平步青云。他出任一個小小的平盧兵馬使,最后被任命為御史大夫、河東節度使,甚至連帶著他的兒子都入仕當官,而且他的大兒子還真的和皇家結親,迎娶了太子的女兒。
安祿山被唐玄宗李隆基寵幸到什么地步就這樣說吧,安史之亂最開始的時候,安祿山明明都已經起兵造反了,消息也傳到了李隆基的耳朵里,但是李隆基就硬是不信,他覺得這是旁人編造出來污蔑安祿山的假話。
反倒是李林甫的繼任者奸相楊國忠因為和安祿山一直不和,倒還真的是預言對了安祿山必反。可惜呀,李隆基仍然只是以為楊國忠是和安祿山不和,所以才沒有及時處理安祿山。這也可以見得安祿山,當時到底多么被唐玄宗李隆基所信任。
可惜,什么叫狼子野心就算你給一個狼喂了再多的肉,他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被養熟的。而安祿山就是這樣的人。
天幕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