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鶴齡匆匆來到總兵府,等進了總兵府大門,還沒進入正堂,就聽到里頭傳來大笑之聲,而發出笑聲之人正是苗逵。
張鶴齡心下頓時一松,面上也不免路出一絲笑意,難道是伏擊之事成了嗎
他一時半刻也等不得了,急忙三步并作兩步進入正堂。
一進去果然看到苗逵滿臉欣喜的正看著戰報,見著張鶴齡進來,他更是兩三步走上前來,拉住了張鶴齡的手“侯爺,大喜啊”
張鶴齡此時只覺得腦子一片空白,他手有些顫抖的接過軍報,一目十行的看完了上面的字,他的心才終于落回了肚子里。
大將軍朱暉于固原鎮必經之路上設伏,蒙古人果然落入了包圍圈之中,兩軍交戰,蒙古人猝不及防,被明軍殺得大敗虧輸,最后狼狽而逃。
而朱暉則是率領士兵連追百十余里,殺滅兩千余人,俘獲輜重俘虜無數。
張鶴齡看完之后,激動的心潮澎湃“大將軍神勇無敵,真是國朝幸事啊”
苗逵也是高興的不行,想當初大將軍與他商議此事時,他還有些不敢信這個消息,倒不是不信壽寧侯的消息來源,而是這個消息未免太過含糊,只說蒙古人朝著固原方向去了,要是萬一蒙古人只是掩人耳目,其實是往榆林鎮或是其他鎮而去呢
但是朱暉卻并沒有第一時間否定這個結論,而是先派人去各鎮轉了一圈,打探了一下各鎮的情況,然后最終確定,就去固原鎮設伏。
如今果然大勝,苗逵激動的手都有點抖了,他跟隨大將軍出征這么多次,還是第一次獲得這樣的大勝。
兩人激動過后,又很快平定了心緒,商議了一下日后該如何行事,首先自然是要往京城報喜,與此同時還要防備蒙古人報復。
不過這后一種情況就不是張鶴齡能摻和的事兒了,因此他只是簡略說了幾句,就從總兵府里出來了。
他出來之時,正好碰見剩下兩位將軍過來,幾人迎了個照面,互相拱了拱手打了個招呼,便也分別了,張鶴齡忙著回去給皇帝寫奏章,說一說目前的情況。
而這幾位將軍也是過來詢問今日軍報的事情。
只是有一位將軍看著張鶴齡離開的背影,不由蹙了蹙眉,心道,這位壽寧侯與大將軍之間果真是不和嗎怎么如今看著,倒不是這么回事呢。
張鶴齡一回到驛館就開始給皇帝寫信,他將這次的伏擊從頭到尾,只要自己知道的,都不帶一絲感情的從頭到尾寫了一遍,甚至連當時他和朱暉還有苗逵的對話都一字不落的寫了進去。
寫完之后,他又在結尾處給這次參與傳遞消息的人請功,同時也請求自己能回到北京,手中的細作,請求上交朝廷。
張鶴齡一直將自己的位置擺的很正,他是外戚,他可以胡作非為醉生夢死,也可以幫著皇帝掙倆小錢,但是決不能摻和進軍隊里頭。
這次的細作之事,一開始只是個偏策,大家打的主意都是有棗沒棗打一桿子,因此才會放心交給他來處理。
但是現在,他的這個偏策真的打中了最繁盛的棗子,那就不是他一個小小外戚能掌控的了。
他最好的結局就是識相點趕緊將東西交出來,否則只怕就是死無葬身之地。
不過他也相信,如此有力的關系網絡,皇帝就算收回去了,也絕對不會掉以輕心,而是會重點經營,這個關系網,他很有可能會交給太監來經營。
張鶴齡一口氣寫完密信,讓人八百里加急送回北京。
看著外頭蕭瑟的天氣,張鶴齡覺得,今年過年之前,他應該就能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