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最后的發展也果然如同張鶴齡預料的一樣,他呈上去的奏章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批復。
皇帝對他此次的行為大加贊賞,金銀財寶賞賜無數,官職更是直接從光祿寺少卿提拔為光祿寺卿,加封太子太傅。
同時也同意了他回京的請求,但是卻并沒有第一時間應下將他手中的細作網絡收回,而是讓他回京再議。
張鶴齡心里覺得可能是京城那邊有了什么爭執,因此也不多言,只讓人收拾好東西,然后他親自前往總兵府告辭。
他去的時候,大將軍正好閑著,立刻就召見了他。
張鶴齡進去之時,發現大將軍和監軍苗逵都在,兩人見著他進來,面上都笑意吟吟。
“參軍來了。”朱暉笑著道。
張鶴齡拱了拱手“下官剛剛受到了皇上的旨意,前來和大將軍辭行。”
朱暉和苗逵對視一眼,其實他們兩人對于此事也早有所料,尤其今日傳旨之人到來,他們心中就越發清楚了,這位壽寧侯只怕是要走了。
“怎么這么突然侯爺何不再等幾日”苗逵張口勸到。
自打那一日朱暉得勝而歸,苗逵和朱暉二人這才算是真的服了這位皇帝小舅子了,他不僅果真在蒙古那邊打探到了消息,與此同時還打探到了許多蒙古王庭內部的紛爭。
因此這二人心中都想能繼續操作一番,打探出更多消息,但是沒想到這人這么快就要走了,因此他的這番挽留,還真是真心實意的。
張鶴齡聽了也只是笑著擺擺手“下官本也想多留幾日,只是皇命在身,耽誤不得,等日后兩位得勝歸來,再與兩位好好痛飲一番。”
朱暉雖然是武將,但是對于朝堂之上的事情還是知道一二的,因此見他這么說,也不再多勸,只是笑著道“好好好,壽寧侯這話我可是記住了,等這邊戰事了了,我定要與你痛飲三百杯。”
張鶴齡自然也笑著應下。
等到幾人告別完之后,張鶴齡便回了驛館,讓人通知剛剛歸來的商隊,讓他們和自己一起回京。
這次立下大功的商隊,張鶴齡自然也很是看重的,自打那日軍報傳來,張鶴齡就將自己身邊的護衛分出一半,前去迎接他們,生怕這些人折在路上,這才是得不償失。
幸好這一行人也是真的機靈,那個打探消息的人,一把消息送出來,就立刻催著商隊上了路,生怕消息走漏被蒙古人捉住了。
因此派去迎接他們的護衛,還沒走出寧夏鎮,就把人給接到了,等他們回來之后,張鶴齡就給這些人安排了銀川城里最繁華的客棧住下。
面對壽寧侯如此隆重的對待,這些人也有些迷惑,只有其中一個知道內情之人,看到壽寧侯對他如此看重,心中也生出幾分激動,這次立下大功,想來定是能得到朝廷的封賞。
朝廷這次也果然沒摳門,給這次立下功勞的幾個人都賞賜了世職,至于其他沒參與的商人也都賞下了金銀。
只是這些東西也不好放在明面上大張旗鼓,而是私底下給了他們。
如此這些人竟是越發激動了,不過傳遞一些消息就能改變階級,簡直就是夢寐以求的事兒,頓時間激發了這些人的工作熱情,尤其是那些之前不知內情的人,此時也有些蠢蠢欲動,想要加入這個行列。
張鶴齡自然也來者不拒,都應了下來,只是如今這樁差事還不知道會落在誰身上,因此張鶴齡只能先按住不表,一切還是得等回到了京城再說。
張鶴齡三日之內就收拾好了行李,然后立刻起身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