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豬后,全村的人慢慢分散,各辦各的事兒。
到下午再在平泉鎮口集合,沒有特別具體時間,只說午飯后,遲了財叔也不等人,自己背著東西走回村。
葉榆他們幾個還是在一塊兒,楊秀秀和趙春秀仍舊跟著,劉紅梅母子和桂花嫂告別后便離開了,劉紅梅要去學校里探女兒王小妹,桂花嫂有親戚要走。
知青們則統一先去郵局。
到郵局一打聽,有滬上的包裹,花菲菲家里人給她寄了兩個大包,韓景的包裹也有一個,也不小。
花菲菲嘴甜,沒過多久與一名郵局干事熟絡起來,只說東西先還是寄存在這兒,等他們今兒個逛完街再來取。
然后是寄信寄東西。
每個人都有往家里寄信,徐飛、韓景、花菲菲還有寄向報社的信。
葉榆建議他們多寄幾個報社,這年頭雖然文化受到沖擊,報社倒也沒有倒閉,燕京市就有好多家挺有名的報社。
只是當前報紙的內容著實混亂沒眼看,連唯一一家兒童報社也不再出新了,天天把什么王小二的故事、雷鋒故事翻來覆去登印,小人書也出的謹慎。
不是說這些故事不好,只是看報紙雜志的人閉著眼睛都能把明天內容背出來,而報紙雜志的意義不該主要在一個“新”字嗎
話說回來,在這種特殊時期,非常符合主流的知青,文章寫的不錯的話,登報的幾率還是相當大的。
徐飛仨也聽從葉榆的建議,把能找到地址的報社地址都投了一遍。
趙春嬌問:
“葉榆同志不寄嗎”
“不了,寫不出來。”葉榆搖搖頭,她倒不是完全沒內容寫,只是不想迎合主流,更寫不出徐飛那種激情四射的文章,真登上了報反而給自己惹事。
楊秀秀正在把自己的家書拿出來重寫,把調料的事情給添進去。
六人里面寄東西的只有葉榆一個人,寄的東西也不多,兩壇子委托花菲菲做的雞肉醬或煙熏魚。
一開始本來想直接寄肉干的,被徐飛提醒,才想到這些肉的來源不好說,做成雞肉醬和煙熏魚放在陶罐里密封再包裹,郵局的人哪怕知道這是肉醬,只要不打開,他們也不知道其中肉含量超過八成。
絕對奢侈品。
寄東西的時候,葉榆控制不住低氣壓。
楊秀秀和趙春嬌不解,寄完信的花菲菲偷笑著跟他們解釋說:“人是鐵,飯是鋼,小榆對吃的特別執著,執著到有一丟丟的吝嗇。
看出來了,看出來了,這絕對不止一丟丟。
“小榆”
跟劉紅梅學習的吧,這稱呼改得挺快,不愧是自來熟。
葉榆瞅了她們一眼,說人壞話能不能不要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