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費爾南多谷的藝術家們,都是嗷嗷叫著”F”,哪能像徐老師那樣,點高超穴、蕩秋千、玩無敵風火輪、爆西瓜以及與牛拔河等等。
這才叫男人的浪漫,叫精彩絕倫。
估計西方觀眾看了,會一頭霧水,不明白徐老師在做什么。
這就是典型的電影文化差異。
雖然翻拍自港城的《無間道》三部曲,但《無間行者》是一部完全被美國化了的影片,一個相同的故事脈絡之中卻看不到一絲熟悉的感覺,這或許就是一個大師級導演從來只用自己的聲音來說話,也或許是文化差異最為直接的體現。
《無間行者》絕對打著深深的馬丁-斯科塞斯式的烙印,如果港版《無間道》中可以讀得到浪漫、憂傷、精致,那么在《無間行者》中能夠讀到的就只有冰冷、殘酷、粗礫,這是絕對相背的兩種風格。
首映放映結束時,影院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掌聲經久不息,馬丁-斯科塞斯只好帶著湯姆-克魯斯和威爾-史密斯等主創人員登臺謝幕。
一次又一次,觀眾的掌聲如潮。
站在第三排,喬治-盧卡斯邊鼓掌,邊對斯皮爾伯格說道:“這是馬丁自《好家伙》之后最好的影片。”
斯皮爾伯格點頭附和:“我覺得排進馬丁電影的前五位沒有任何問題。”
兩位大導演,對于這部影片都有自己的判斷,不過觀點基本上一致。
首映式過后,媒體上也是一片好評,似乎回到黑幫題材的馬丁-斯科塞斯,又回到了巔峰時刻。
“傳奇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的全新美國犯罪力作,他的才華閃耀在最高峰。”
“這個故事徹底把馬丁-斯科塞斯在藝術和精神方面的造詣同樣強烈的表達了出來。”
“這是最有活力的,最令人激動和振奮的年度電影。”
如同羅南預料的一樣,《無間行者》在北美收獲了一片贊譽,媒體上的口碑幾乎爆棚,包括羅杰-艾伯特等一大批知名影評人,紛紛為這部影片亮出了四星半乃至五星的評分,甚至在媒體和網絡的大部分影評專欄中,極難找到七分以下的評語。
至于原版《無間道》,在北美的媒體和影評人眼中,就如同《真實的謊言》的法國原版和《聞香識女人》的意大利原版一樣,仿佛從來就不存在一般。
相對論娛樂的所有宣傳中,也刻意忽略了原版電影的存在,這與當年的《真實的謊言》和《聞香識女人》如出一轍。
好萊塢這種地方,尤其是頒獎季,如果連基本的臉厚心黑都做不到,哪里有發展空間可言?
隨著電影上映,《無間行者》的奧斯卡宣傳和公關自然正式開啟。
各種精心炮制的吹捧軟文層出不窮。
“場景設置非常出色,感情就像熔巖融化般登峰造極,影片的臺詞和復雜的劇情讓人之贊嘆。”
好萊塢就是這么不要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