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總動員》口碑不佳,漸漸出現了一種聲音。
不少影評人開始在專欄里面宣傳這種一種觀點:在相對論娛樂收購之后,原本堅持藝術創作的皮克斯工作室,已經被相對論娛樂的商業和金錢所浸染,再也不是以前那個皮克斯工作室了。
這話說得,好像以前的皮克斯工作室就不商業一樣。
在這些人眼里,全都選擇性無視,以前皮克斯工作室的老板和獨裁者般的老板,是一個叫做史蒂夫-喬布斯的商人。
話說回來,《汽車總動員》確實略顯粗糙一些,比如制作過程中的環境渲染繪制這項工作,時間要比渲染《超人總動員》時快上四倍還多。
即便是這樣,這部影片平均下來,每一幀的“渲染工作”也在17個小時以上!
用如此繁雜的工序完成一部長達一個半小時的動畫長片?想想都覺得可怕。
雖然上映之后口碑滑坡,但在相對論娛樂和使館影業的運營下,《汽車總動員》的票房收入依然傲視群雄。
北美開畫周末三天,《汽車總動員》在4285家影院里面,拿下了6887萬美元票房,壓下同在北美影院上映的所有影片,空降北美票房榜冠軍!
動畫電影在影院的生命周期更長,往往遠超真人電影,使館影業和emaScore均對《汽車總動員》進行了票房預測,結果相差不大。
預計這部動畫長片北美票房的最終落點將在2億6000萬美元左右。
當然,對比影片1億2000萬美元的制作成本和1億3000萬美元的全球宣發費用,北美票房收入根本不可能收回成本。
哪怕是預測全球可能達到5億5000萬美元的總票房收入,也無法收回《汽車總動員》的投資。
不過,無論是相對論娛樂,還是使館影業,基本上都不怎么擔憂這部動畫長片的回本和盈利。
因為比起影片的票房,周邊產品的銷售只能用異常火爆來形容。
早在影片上映之前,在相對論娛樂的強力推動下,《汽車總動員》的各種衍生品,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鋪貨,與影片票房成績出色相應的是,衍生品受到了青少年特別是那些男孩的歡迎,只用了三天時間,僅僅是閃電麥昆等角色的車模和玩具,就在北美范圍內賣出了高達近4000萬美元的銷量。
所有與之相關的周邊產品,在全球市場上面的銷售額相加已經超過7000萬美元。
以往,即便是衍生品銷售遠遠超過票房的動畫電影,其衍生價值也與影片的票房息息相關,《汽車總動員》所展現出的衍生價值,簡直就是典型中的典型。
曾經的《汽車總動員》就是羅南印象最深刻的動畫電影之一,這倒不是影片有多么精彩好看,而是在一次培訓中聽來自電影圈的專業人士講過,截止到2011年,即使不計算全球票房,《汽車總動員》系列也為迪士尼和皮克斯帶來超過60億美元的收入。
這部口碑平平的影片,卻是皮克斯工作室所有作品中,創造價值最高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