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兒,上回孫婆子已說過,只是上回有條件,這回沒甚條件。
梁堇納悶道“媽媽給臉給了
兩回,我不是那種不知好歹的人,但即使我跟了媽媽又能怎樣,媽媽使我去做對姑娘不好的事,我是萬萬不會做的。
哪怕教我背地里往她眼中吹沙兒,我都不肯,我只盼著她好。再有,媽媽說提拔我進房伺候,我不愛,媽媽忘了,我可是灶娘,其實去了房里伺候又能怎麼樣哪。”
“進房伺候,里面的好處多著吶,你別不信,我那兩個干女兒,哪一個不想進去,別說她們,姑娘帶來的陪房,誰不想進房。
進了房,日日和姑娘,郎君們相伴,明面上的好處我不說,我且說那背地里的,宋媽媽的女兒,那個喚青杏的,受馮娘子抬舉,教她與郎君當了通房,單這一條,就是天大的好處了。
你生的雖不出眾,但也有兩分清秀,事在人為,爭上一爭,日后的前程可就不一樣了,到時,你老子娘跟著風光,有個當通房的女兒,坐轎子,吃香的,不伺候人,讓旁人伺候”
孫婆就好似暗巷里哄騙良家婦人的老虔婆,以富貴引誘人心,梁堇也有欲望,只是她的欲望,不是與郎君當通房。
她不止一回慶幸自個生的尋常,日后榮姐要是想尋人收房,大概是不會收她,相貌是一回事,主要是哪有人收灶房作通房的。
難不成教她一面陪睡,一面在灶房做事不成
但也難保不會,說不定榮姐正想找一個生的尋常又老實的丫頭充通房,以示自個的賢惠,梁堇嘆氣,若她是賃來的該有多好,至少她還能說上兩句話。
“媽媽,這等好事,還是留給你的干女兒吧,我不過是個灶娘,天生伺候人的,哪里敢癡想。”
“你在家里有相好了”
“不曾有。”
“我曉得了,你這是心氣高,還不愿與人作通房吶”孫婆還欲往下說,梁堇急忙往門口瞅了瞅,攔住了她的話“咱當下人的,和心氣高本就不沾邊,再等兩年,姑娘把我指給誰,我便嫁與誰,媽媽沒吃酒,怎地醉了,在這胡扯什麼心氣。”
“能嫁個管事最好,嫁不上,只怪我沒恁個福。”
梁堇拿話誑她,她們這些陪房,除去兩位哥兒,兩位婆子,兩位婦人,余下的皆是正值青春的姐兒。
其中有人想做通房,有人家中在外頭給挑女婿,有人想在下面尋,梁堇這樣說,孫婆也信了,畢竟不是人人都想去當通房,這還要看榮姐的意愿。
“我打聽了,官人身邊有個哥兒,喚柳生,這柳生可不得了,要長相有長相,要出身有出身,他是官人的奶兄弟。
等日后這江家分了家,他可就是大管事了,依我看,你不如配了他去,正好你們倆人,一個是官人那邊的,一個是姑娘這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