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夏從前還沒覺醒記憶的時候就去過縣城,估摸著得有十幾里路,其中還有很不好走的山路,全靠兩條腿,來回光是在路上就得兩三個時辰。
沈夏蹲在爹背上的背簍里,懷里捧著干糧,腳下是六十串用麻繩綁好的銅錢。
她爹身上穿著粗布短褐,她也是一身粗布,頭上綁著灰撲撲的粗布條,用紅繩扎著兩個小辮兒。
不用看也知道,她們父女倆就像進城逃荒的一樣。
反觀八叔,兩手空空,寬袖斜襟的皂青色長袍穿在身上,忽略掉腳上那雙草鞋,路人見了怕是也要嘆一句氣宇軒昂,風度翩翩。
山路顛簸,沈夏剛想說話,就被顛出了飽嗝。
沈八郎顧及小孩的面子,佯裝沒聽見。
沈二郎卻是大大咧咧的問道“夏夏喝水往下壓壓”
沈夏“”
她只是個六歲小孩,沈夏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好不容易到了縣城,沈二郎牽著非要下來走路的閨女,跟著八弟一路來到藥鋪。
“傷口不深,拿點兒藥粉抹抹就行。”年輕郎中如是說道,從柜子里拿出一包藥粉,“每次往傷口上捻點,一包能用個七八次,承惠一百文。”
就這
沈夏瞪大了眼睛,別說瓷瓶了,連個木瓶都沒有,一張紙包點藥粉就五斤豬肉錢
再說看病不得開個藥方什么的嗎,這郎中連脈都沒摸,就拆開布條看了看傷,甚至連傷口都沒給擦一下。
沈大郎松了口氣,本來縮著手腳的人,這會兒趕忙從背簍里往外拿銅錢。
另一邊,沈八郎已經掏出了銀子付賬。
“二哥別拿了,娘回去還等著我報賬呢,藥錢公中出。”
藥包被沈二郎放進貼身的衣服里,跟著八弟出了藥鋪的門,后背才挺起來,不再縮手縮腳,摒氣凝神,沈夏在一旁看著都難受。
沈八郎低頭看了看侄女頭上的布條,他也是頭一次來藥鋪,頭一次知曉民間郎中是這么醫人的。
“走,買點東西再回。”
沈夏終于對這個時代的物價有了大概的了解。
一百文能買五斤豬肉,也能只買一小包藥粉。
五文錢能買一包糖塊,二十三文能買兩竹筒白酒,約摸是一斤的量。
到了布莊,八叔張口就要買一匹棉布。
沈夏實在忍不住了,“等等,我們買整整一匹棉布,掌柜給抹個零頭吧。”
哪來的敗家子兒,買東西都不知道講價的。
還有誰家好人買布一買一匹,不知道家里頭也織布嗎。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