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姜宸英
“嗻,過去二十年,姜探花獨善其身,有目共睹,街頭傳聞也只說他不作為,沒有秉公取才,跟李蟠據理力爭。”
我點頭。“千金難買好名聲”,一個好名聲確是可以省卻無數口舌是非。
如此九卿議案想必先審李蟠是否收錢
“爺,這一張傳單士子揭世文列數了幾乎所有中舉的官宦子弟”
嘖,又見傳單。
我接過來,一眼掃去:“中堂四五家盡列前茅,部院數十家悉居高位史貽直、潘維震因乃父皆為主考,遂交易而得售;韓孝基、張三弟以若翁現居禮部年羹堯攜湖撫資囊通一萬”
我就知道少不了年羹堯,但一萬兩,我氣笑:這都夠捐一個四品的知府了。
年羹堯是我門下包衣,單論做官根本無需科舉。比如年羹堯他阿瑪湖廣巡撫年遐齡,筆貼式出身,連個秀才都沒中,靠著政績累積,個人經營,現官一般做大。
這謠造得連一點官場常識都沒有,完全是想當然。
快速掃完傳單,我忽然發現了一個漏洞,問戴鐸:“怎么沒有綺禮”
幾十個高官子弟里,就綺禮的姑媽是
宜妃,能跟弄權的內監扯上關系。
“爺明鑒,確是沒有綺禮。就奴才今兒街頭見聞來看,大概是綺三爺十四歲就中了秀才,過去四年在學里的歲考都是一等,本科鄉試也是以學里一等廩膳生的生員身份下場,不似傳單所列官家子弟以官學官生身份考試。”
聞言我省起四品以上京官之子、孫、曾孫及胞兄弟侄只要在官學掛個名,就可以不經縣試、院試五場考中秀才,也不必參加學里歲考補附學生、考增廣生、廩膳生,直接以官生身分應鄉試。
如此,我代入想了一回,不免搖頭:這些官員子弟中了,何能叫經過最少四年,幾十場考才取得鄉試資格的落榜生員心服
爺,”戴鐸又拿一個戲本子給我:“這是國子監博士孔尚任新編的雜劇通天榜傳奇”
還有戲本子還是孔尚任給編的。
孔尚任不是常人,他是孔圣的第六十四代孫。孔尚任空有圣人之后的名頭,卻從不用心學問,至今就只中了一個秀才孔尚任所有的心思都耗費在編排戲劇上,比如京里戲園子最受吹捧的桃花扇,就出自孔尚任之手。
拿過戲本子,看到封面上“權可通天,錢可通天,有權有錢,榜上有名”幾個字,我忍不住皺眉:戲劇的影響可不是傳單所能比。
及等翻完了本子,我已完全無話。
孔尚任刻畫太深刻了,連最后皇阿瑪可能的應對,不了了之,全都寫出來了。
“這戲上演多久了”
我得估摸一下挽回的可能。
“回爺的話,已演了半個月”
我
都半個月了整個順天府有司衙門連同御史竟然沒一點作為
這是都想著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呢